证券时报记者 建 业 木 子
本报讯 中国一重超高的网下配售中签率引发机构举牌。中国一重公告称,2010年2月,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关联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交易所集中交易
系统合计买入中国一重约3.4亿股,占中国一重总股本的5.19%。
截至2010年2月5日,上述几家公司分别持有中国一重流通股2.9亿股、3926万股、1177.8万股、9.9万股,分别占中国一重公开发行总股本的4.40%、0.60%、0.18%、0.0015%;上述股东合计持有中国一重约3.4亿股,占其总股本的5.19%。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一重此前的网下配售中签率达到26%,创下A股市场的第二高网下配售中签率。中国一重股票将于2月9日上市交易。
而另外4只债券基金斥巨资“押宝”中国一重,却有可能引发“爆仓”。因为其持有中国一重比例可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其中一只债券基金可能触及“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总比例超过20%”的契约红线。
公开资料显示,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两只债券基金分别获配7852万余股和7590万余股,占用金额达到4.48亿元与4.33亿元。而去年四季报显示,这两只基金截至去年末的资产净值分别为32.69亿元与44.92亿元,若按此计算,中国一重占比已达13.69%和9.63%。“考虑到年初净赎回的可能性较大,这两只基金尤其第一只债券基金很有可能过了‘双十’的限定。”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称。此外,去年四季报还显示,上述两只债券基金的股票类资产占比分别为9.81%和10.51%,如果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没有大幅净申购,也没有减仓的话,还会触及“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总比例超过20%”的契约红线。
另外,上海、广东各有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债券基金持有中国一重比例可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业内人士担忧,债券基金打新如若“爆仓”,不仅反映出基金风险意识薄弱,同时,由于这些基金单一股票占比过多,还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 木 子
本报讯 债基也疯狂。在新股连连破发的不利时局下,4只债券基金仍然激进打新,斥巨资“押宝”中国一重,不想因网下配售比例过高,打新竟有可能“爆仓”,持有中国一重比例可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近日,中国一重公布网下配售公告,在业界愕然26.18%的超高配售比例之时,4只债券型基金也因高获配露了“马脚”。
以高达3亿股和2.9亿股的申购量, 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两只债基成为中国一重最大的基金“债主”,分别获配7852万余股和7590万余股,占用金额达到4.48亿元与4.33亿元。而这两只基金2009年四季报显示,这两只基金的资产净值分别为32.69亿元与44.92亿元,若按此推算,中国一重占比已达13.69%和9.63%。“考虑到年初净赎回的可能性较大,这两只基金尤其第一只债基很有可能过了‘双十’的限定,”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说。此外,去年四季报还显示,上述两只债基的股票类资产占比分别为9.81%和10.51%,如果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没有大幅净申购,并没有减仓的话,还会触及“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总比例超过20%”的契约红线。
另外,上海、广东两家基金公司的两只债券基金如果今年以来没有出现净申购,也可能出现“爆仓”。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债基获配1020.8万股中国一重,按每股5.70元的发行价格计算,该基金持有中国一重的市值达到5818.3万元。对照去年四季末时该基金的总资产净值,若按此推算,中国一重的持仓比例达到了10.53%。
广东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债基也可能遭遇“爆仓”。该基金打中中国一重1570万股,市值8951.2万元,若按去年四季末的基金资产净值8.19亿元计算,中国一重占比高达10.93%。
业内人士担忧,债券基金打新如若“爆仓”,不仅反映出基金风险意识薄弱,管理层有可能会下达“监管函”,同时,由于这些基金单一股票占比过多,还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