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大埠缘何好人多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6日
赣县区大埠是开国上将赖传珠的家乡。90年前,赖传珠领导当地广大贫苦群众闹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枪林弹雨,只为父老乡亲能过上好日子,是家喻户晓的大好人。
今天,大埠人民以将军为榜样,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沃野处处好人涌现,崇德向善、凡人善举蔚然成风,“大埠好人”已经成为这方土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厚植土壤,乡村擦亮好人牌
“一年没回家都快认不出自己的家乡了,真的不敢相信,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的路面,宽阔的广场,优美的环境,处处可见好人文化……”下马石村的汤礼友近日对记者说。
大埠缘何好人多?大埠乡为好人厚植文化土壤和挥洒阳光雨露给出了答案。该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以精准扶贫为契机,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立足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好人文化+旅游”模式,建设了下坑新村好人广场。
下坑新村于去年9月开始施工,经过半年时间就基本完工,不仅对村庄进行了美化靓化,而且还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好人广场,广场上有“大埠暴动”下坑阻击战的“红色文化”;中国好人和大埠好人的“好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文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家训文化”,众多感人的故事被众口相传,展现了大埠下坑新村好人文化的五彩斑斓。
此外,大埠乡坚持成风化人、广布德泽的原则,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和“大埠之窗”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把好人事迹传播到千家万户。同时,在各村主街道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文化墙30面、宣传牌20余块,打造村文化长廊4处,做成“一墙一精品、一村一特色”。
创建平台,好人好事齐涌现
去年10月24日,大埠乡微信公众号“大埠之窗”一则“大埠好人微信投票评选活动”的帖子被广泛转发,短短几天内阅读量近2万人次。
为何大埠能引导群众好行成风,从善如流?这得益于大埠乡从树立“身边好人”榜样入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该乡党委书记黄石明说:“大埠好人评选标准并不是非得要火海救人、舍身夺刀等关键时刻做出英雄壮举,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在日常生活中献出爱心善举,都是好人。”
好人,不只是被发现挖掘,还应当向日常教育、家风民风引领转变,引领人们献爱心做好事。大埠乡也是这样做的,该乡坚持把发现“好人”、弘扬“好人文化”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充分运用志愿者服务平台,建立了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并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成立“慈善超市”,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慈善事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据悉,该乡党员干部坚持每年捐款14500多元,去年全乡注册志愿者289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898余小时。
长效发力,好人好报成共识
去年12月30日,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在大埠乡文化广场举行。该乡为评选出来的14名“大埠好人”进行颁奖,并用歌声、舞蹈、朗诵等节目传递好人正能量,在获得鲜花和荣誉的同时,给予每人1000元的现金奖励。
让好人有好报,大埠乡充分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动作用,开展了乡村党员干部“每月之星”评选活动,让群众在先进党员的引导下,争当身边好人,让好人文化不仅进机关、进乡村、进家庭,还进校园,在中小学校园开展“道德文化”“好人文化”“中华经典诵读”“弟子规学习”等道德实践活动,将好人文化根植于娃娃心中,从娃娃抓起。此外,进一步完善对好人的奖励和救助机制,从精神和物资上对他们进行褒奖。
该乡杨雅村农妇钟连香,在丈夫的弟弟因车祸意外去世、弟媳离家不归之后,毫无怨言地将年幼的侄子、侄女接来抚养,视若己出。大埠乡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干部开展慰问,为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物资,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等相关事宜。
为了给好人鼓劲加油,近年来,大埠乡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倡导“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观念,深入开展好人摸底调查,逐步建立和完善好人档案,设立专项资金,在生活帮扶、就业创业、子女教育、老幼抚养、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好人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