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2017年首次中央深改组会议: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7日

    2017年首次中央深改组会议: 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2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作为2017年开年的首次中央深改组会议,此次会议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
 
  “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站在一线亲自抓、亲自推,才能使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尤其是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更需要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
 
  2016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指出,2017年改革工作要抓紧谋划,既要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又要有改革新面貌,配合好党的十九大召开这个大局。
 
  这个要求体现在各类改革项目中,比如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全国面上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2016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生根。
 
  “在十九大召开之年,有些改革要真正落地,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要在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让社会看到改革的成果、看到前进的方向,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张占斌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认为,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服务经济大局的需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接下来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怎样来落实。在落实的时候要加强考核,建立比较有效的工作机制。
 
  “稳中求进是一个总的基调,是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也是其他工作的方法论。”张占斌说。
 
  对改革主体的要求深化
 
  改革主体是改革方法论的核心关键。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对专项小组、改革牵头部门、地方党委、党委书记等不同改革责任主体的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要求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
 
  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强调要抓改革关键主体,“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顾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从“党委书记”到“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再到此次会议所鞭策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改革主体的方法论进一步完善。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政治体制优势,如果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改革推进的效果就明显,这在以往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得到证明。”张占斌说。
 
  此次会议还强调,对一些重大改革,其他层面协调难度大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深改领导小组作用,重要改革和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集中部署,各方面改革工作要定期会商、及时通气。
 
  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地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
 
  张占斌认为,这意味着“条条”“块块”之间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涉及协调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二个理念就是协调,深化改革中,中央和国家部门、地方党政机构,要严丝合缝、不打折扣地落实中央精神,把担子担起来。”他说。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