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故事 十年大牛市带来千万财富
陈先生今年35岁,说起他的“炒金”生涯颇具戏剧性。
2000年,陈先生在为结婚购买金饰时,觉得黄金是保值品,于是便一次性购买了10万余元的金条。 “当时也是突发奇想,从来没有想过赚钱,只是想反正黄金也不会跌价,买了到以后要用的时候,金条也可以拿出来打成饰品。 ”陈先生告诉记者,当时金价是每克70多元。
直到2006年初,陈先生因为所开的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奈之下,他才想把家里的金条以解燃眉之急。可当一打听,他才知道黄金已经涨到了每克210元左右。当初买的10万元黄金已经翻了三倍,价值接近30万元。“当时感觉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陈先生说道。
这次卖金条不但解决了当时公司资金周转上的问题,还让他意识到了黄金投资的好处,他开始在黄金投资上下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陈先生发现当时的金价一直维持在高位,他没有盲目地进入市场。同时,他发现实物黄金流动性较差,储存也不是很方便,而“纸黄金”则很好地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金价从每克210元左右下降到了每克160元左右,这次陈先生投入了50万元。
“当时运气真好,我买入后,金价就开始反弹,两个月不到就涨到了每克180元。尝到甜头后,我又追加了50万元,没想到追进去之后,就被套牢了”陈先生告诉记者,2006年8月到2007年1月,他亏损了近30%,前后投入的100万只剩下60多万。
这次打击着实不轻,陈先生一下子暂停了黄金投资,继续公司的经营,但是他没有完全放弃对黄金市场的关注。直到2007年9月,看准时机的陈先生再次出手,将上次剩余的60多万元投入了较为稳健的实物黄金,当时金价为168元/克。这次他判断正确,到2008年3月时,黄金涨到了236元/克,这次陈先生赚了20多万元。
投资成功的陈先生再次燃起了投资的信心,这次他开始对黄金期货“跃跃欲试”,具有杠杆效应的黄金期货,收益和风险都比实物黄金和纸黄金来得大,依靠自己两年来对黄金投资的心得,陈先生将80多万元投入了黄金期货市场。借助本轮黄金大牛市,到2010年初时,陈先生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元。
大事记 黄金引领最长牛市
陈先生在黄金投资市场的经历,可以说是见证了黄金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从实物金到纸黄金再到黄金期货,黄金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金价的节节高升,黄金投资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黄金作为世界领域中的特殊商品,兼具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黄金所具备的商品属性指的是它可以满足工业、商业等方面的需要;除了商品属性之外,黄金作为世界上现存的非信用货币,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由于它是稀缺的贵金属,其自身就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因此,投资黄金历来被当作优秀的资产保值方式和价值储藏手段。
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三十年的国际黄金收益率和国内CPI指数,共有12年的CPI指数超过5%,而按照国际惯例,这已经属于“高通胀”,在此期间的国际黄金平均收益率为每年12.05%。另外,在过去十年,国内 CPI累计涨幅为20.09%,而同期国际黄金累计收益率为248.39%。也就是说,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内投资者通过投资国际黄金,可以达到抵御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的效果。
需求仍在持续攀升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曾表示,始于2001年的黄金大牛市至今已经走了10年,但并未就此结束。
比较过去十年的历史数据,欧洲市场的实物金年均需求不过2-3吨,2003年至2008年5年间,欧洲年均实物金需求不超过10吨,而2008年全年欧洲对实物金需求一跃至243吨,2009年更是高达293吨。其中2009年全年欧洲的零售黄金需求曾占该领域全球总需求量40%的份额,而两年前这一数据仅为7%。
世界黄金协会(WGC)公布的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当季黄金需求总量达到922吨,与2009年第三季度相比上升12%。以美元价值计算,需求同比增长43%,达到364亿美元。
世界黄金协会相关人士表示,2010年整体需求可以超过 2009年,面对连创纪录的国际金价,第三季度黄金需求增长态势良好,这表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消费者,继续看好黄金的持久价值。
对于中国市场,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先生表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金条投资需求创下了单季度最高纪录,达到45.1吨,价值人民币大约12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4%。他指出,中国的黄金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态势。
陈先生在黄金投资市场的经历,可以说是见证了黄金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从实物金到纸黄金再到黄金期货,黄金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金价的节节高升,黄金投资也掀起了一股热潮。
黄金作为世界领域中的特殊商品,兼具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黄金所具备的商品属性指的是它可以满足工业、商业等方面的需要;除了商品属性之外,黄金作为世界上现存的非信用货币,与纸币、存款等货币形式不同,由于它是稀缺的贵金属,其自身就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不像其他货币只是价值的代表。因此,投资黄金历来被当作优秀的资产保值方式和价值储藏手段。
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三十年的国际黄金收益率和国内CPI指数,共有12年的CPI指数超过5%,而按照国际惯例,这已经属于“高通胀”,在此期间的国际黄金平均收益率为每年12.05%。另外,在过去十年,国内 CPI累计涨幅为20.09%,而同期国际黄金累计收益率为248.39%。也就是说,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内投资者通过投资国际黄金,可以达到抵御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的效果。
需求仍在持续攀升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曾表示,始于2001年的黄金大牛市至今已经走了10年,但并未就此结束。
比较过去十年的历史数据,欧洲市场的实物金年均需求不过2-3吨,2003年至2008年5年间,欧洲年均实物金需求不超过10吨,而2008年全年欧洲对实物金需求一跃至243吨,2009年更是高达293吨。其中2009年全年欧洲的零售黄金需求曾占该领域全球总需求量40%的份额,而两年前这一数据仅为7%。
世界黄金协会(WGC)公布的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当季黄金需求总量达到922吨,与2009年第三季度相比上升12%。以美元价值计算,需求同比增长43%,达到364亿美元。
世界黄金协会相关人士表示,2010年整体需求可以超过 2009年,面对连创纪录的国际金价,第三季度黄金需求增长态势良好,这表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消费者,继续看好黄金的持久价值。
对于中国市场,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先生表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金条投资需求创下了单季度最高纪录,达到45.1吨,价值人民币大约12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4%。他指出,中国的黄金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态势。
机构蜂拥“抢蛋糕”
随着黄金投资热的兴起,黄金投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除了大家熟知的银行开展的实物黄金、纸黄金和黄金T+D业务外,投资于黄金ETF的黄金基金以及黄金公司的黄金投资业务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国内很多投资者乐于购买实物金块来保值避险,但成本比较高,而纸黄金和T+D业务的门槛又较高。针对这一情况,有基金公司推出了投资于黄金ETF的黄金基金。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介绍,黄金基金就相当于投资实物金块,唯一的区别在于金块没有放在投资者手里,而是放在全球知名的托管行的金库里。即使基金公司或者托管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存放在金库里面的金块仍属于投资者。投资者获得了一个流动性很好、交易成本很低的投资黄金工具。
理财师分析,与其他黄金投资渠道相比,购买黄金基金的好处是起点低,最低一千元钱就可以投资。但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因黄金基金投资于ETF,存在收取双重管理费的问题。一重管理费来自ETF,这部分费用较低,视情况从几个基点和十几个基点不等,另一重管理费来自基金公司。此外,基金的申购赎回也有费用。投资者可综合比较费用和流动性等来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投资黄金。
除了银行和基金公司,恒泰大通、大有黄金等黄金公司也在积极地争夺黄金投资这一块诱人的蛋糕。这些黄金投资公司也具有可信的贵金属电子交易平台,具有政府发牌监管、资金银行第三方托管、双向交易、接轨国际价格、24小时T+0交易等优势。价格随国际金价实时波动,投资者如需提取实物,在金店正常营业内交收即可。
随着黄金投资热的兴起,黄金投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除了大家熟知的银行开展的实物黄金、纸黄金和黄金T+D业务外,投资于黄金ETF的黄金基金以及黄金公司的黄金投资业务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国内很多投资者乐于购买实物金块来保值避险,但成本比较高,而纸黄金和T+D业务的门槛又较高。针对这一情况,有基金公司推出了投资于黄金ETF的黄金基金。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介绍,黄金基金就相当于投资实物金块,唯一的区别在于金块没有放在投资者手里,而是放在全球知名的托管行的金库里。即使基金公司或者托管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存放在金库里面的金块仍属于投资者。投资者获得了一个流动性很好、交易成本很低的投资黄金工具。
理财师分析,与其他黄金投资渠道相比,购买黄金基金的好处是起点低,最低一千元钱就可以投资。但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因黄金基金投资于ETF,存在收取双重管理费的问题。一重管理费来自ETF,这部分费用较低,视情况从几个基点和十几个基点不等,另一重管理费来自基金公司。此外,基金的申购赎回也有费用。投资者可综合比较费用和流动性等来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投资黄金。
除了银行和基金公司,恒泰大通、大有黄金等黄金公司也在积极地争夺黄金投资这一块诱人的蛋糕。这些黄金投资公司也具有可信的贵金属电子交易平台,具有政府发牌监管、资金银行第三方托管、双向交易、接轨国际价格、24小时T+0交易等优势。价格随国际金价实时波动,投资者如需提取实物,在金店正常营业内交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