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工业企业利润“龙抬头”前两月大涨31.5%

来源:每经记者    作者:胡 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8日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29.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5个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原材料加工行业一改之前的低迷态势,利润暴涨,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了21.1倍。
 
    “总体看,目前工业企业利润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效益处处长何平分析指出,1至2月份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不过,虽然这些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
    
    暖流资产权益部研究总监米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去年年中到现在是一轮产能复苏周期。这轮复苏周期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此前工业大概持续低迷了六年之久,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从去年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宏观经济周期的完成。
 
    价格上涨推高工企利润
 
    价格上涨是本轮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1至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导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较上年12月份明显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至2月,主要原材料产品呈现出量跌价增态势。其中,原油生产下降8%,而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达70.9%;原煤生产下降1.7%,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价格涨幅达到3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9.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4%,价格涨幅则分别达到了38.9%和18.4%。
 
    受此影响,中上游与石油、煤炭、黑色、有色直接相关的行业(采矿、冶炼制造、化工)利润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占比超过了30%,部分行业在1到2月的利润出现了成倍上涨。
 
    民生宏观研报显示,下游汽车、家具、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虽受需求制约,但由于定价权较强,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也能略有体现,因此工业品出厂价格对收入的贡献度超过对成本的贡献,PPI大幅上涨对工业利润的上涨目前还是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工业领域来讲,工业品的价格之所以在上涨,主要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影响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所以工业领域由原来的通缩转变为恢复性上涨,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供需关系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专家:盈利改善具有持续性
 
    除了价格上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生产结构性变化也是工业企业利润上涨的重要原因。
 
    米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去年年中开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库存周期的复苏,但库存周期复苏一般是40个月左右,上升周期也就是一年,到今年上半年就会再次短周期见底。因此,本轮上涨不仅仅是一次库存周期的复苏,叠加中周期驱动经济回升的背景,以工业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盈利改善具有持续性。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期,企业盈利可能更多来自价格的回升,在中后期可能更多来自行业集中度和资产周转率的提升。他认为,2016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化纤、煤炭和钢铁等行业的集中度均有了显著提升,将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以钢铁行业为例,10家最大企业所占全行业总产出(CR10)的比例在2016年上升为35.9%,同比增加1.7%;CR4上升为21.7%,同比增加3.1%。
 
    米强也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的这种改善会更加明显,因为行业中的一些资质比较差的企业已经完成出清。
 
    此外,单位成本的下降也是推高工业企业利润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合计为7.7元,同比减少0.46元,比上年12月份多减0.32元。

分享:

来源:每经记者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