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报“特别策划”各记者站采访各地“两会”召开情况,聚焦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予以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发展农业保险提出具体要求,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发挥好农业保险在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江苏省人大代表建议整合农险领导机构
现任江苏省人大副主任丁解民,通过调研苏北的农业大市,对如何搞好农险提出六点建议。此前,丁解民在淮安市委书记任上拍板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订了“联办共保”模式,由此淮安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地级市,被国务院肯定的农险“联办共保”模式发端于淮安。丁解民提出的六点建议是: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领导力度。成立办公室具体抓落实,把农业、财政、民政、气象、保险监管等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乡镇政府要全力抓好政策性农险工作,支持保险公司在乡镇设站、在村设点,健全基层农险的网络体系,把乡、村干部动员和组织起来,选派精明能干的村组干部到村农险点兼职,提高村一级农险工作的水平。加强对乡(镇)村干部农险工作的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调动乡(镇)村干部做好农险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调动农民持续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二是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好处,解决好利益导向问题。
三、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承办农险的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关系到农险的健康发展。要强化支农惠农意识,把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保险公司要在防灾防损上下工夫。
四、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完善农险运行机制。二是强化全省统一管理。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省要统一市场准入,统一操作流程,统一补贴标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条款费率。三是保险公司要着力防范风险。四是财政支持力度要加大。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财政税收对政策性农险的支持,明确作为一项长期支农惠农制度。要结合农险的发展实际,不断扩大保费补贴的险种范围;对承办农险的保险公司要增加费用补贴;对农业再保险公司给予费用补贴,降低分保条件;对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予以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扶持。二是整合支农资源,提升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建议将农业保险政策与农业补贴、农村信贷、农业救济有机结合,整合支农资金,发挥政策合力,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互联动,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发展。
六、尽快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建议将政策性农险列入省五年立法规划,在全国率先制定《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使政策性农险有法可依,为建立政策性农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