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汪卫军 特约记者赖世春 文/图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7日
林农在柜台前咨询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盛夏时分,走进安远,犹如走进一幅秀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这个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山区县曾先后荣获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殊荣。
2008年,就在安远林业产业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国家出台了中央财政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该县被列为中央财政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试点县。借此契机,该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打造优质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全力打造“惠民”工程。在正确处理好“林业部门,林农林企,金融保险”三者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林业服务“三农”的效益中,创造出一幅幅绿色崛起、林业振兴、百姓富裕的锦绣画卷。
政策东风吹进千家万户
6月1日,记者来到安远县车头镇村民唐真家的杉木林,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峦已披上葱茏的绿装。“眼前这片山能有今天这青翠欲滴的杉树,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上世纪90年代我租下这带的山来造林,可是搞造林投资期很长,个人经济承担不起,造林计划一直无法进行,正当我陷入困境时,村里广播说可以以林权作抵押贷款,还可以免息。我立马提交了贷款申请,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顺利地办下了贷款,还享受了免息。”从小额林业贴息贷款中受益的唐真说到这,脸上洋溢着笑容。
安远县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发源地,也是国定贫困县、江西省重点林区县。2008年,中央财政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出台,该县为确保林业贷款贴息资金安全有效流到林业“终端”,切实当好政策落实的督察员、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多措并举疏通 “血液”。该县通过建立五大体系,促进政策尽早落地实施、落地生根;加强宣传,让党的强林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搭建三大平台,使办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严把四道关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地落实到林业的“终端”。
据悉,自实施中央财政林业贴息贷款项目以来,安远县像唐真这样从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受益的农户不在少数,该县累计发放贴息资金2283万元,受益林农达15287户。
金融杠杆撬动林业发展
近日,安远县新龙乡七碛村林农陈朗通过林权交易中心竞卖,将2009年利用8万元林业贷款种植的124亩杉木林以整体作价32万元的价格出售了50%的股权,除去贷款利息、租地成本等开支,他的杉木林纯盈利18万元。陈朗是该县通过林业贷款贴息壮大林业产业而受益的典型代表。
安远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林业县。自2008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试点县,安远林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该县通过实施“以短养长”和“以林护林”的贷款项目,转化林下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缩短林业经济同期,增加林业附加值。该县充分发挥林业贴息小杠杆的作用,以“四两拨千斤”的态势,撬动了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有效化解了林业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广大农民纷纷涌入发展林业热潮。 在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推动下,安远县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6648万元,撬动了22亿元的银行贷款投向林业产业。该县实施了山上社会造林8.2万亩,占全县山上造林面积的34.15%;平原通道绿化0.37万亩;抚育中幼林21.6万亩,改造低产林13.4万亩,林果基地达61.3万亩,林农林企增收7760万元,每户增收2077元。金融部门也在项目实施中收益颇丰,该县农商银行从2012年连续5年盈利突破3000万元,其中60%是在林业贷款中取得,贷款回收率和利息回收率全省排名第一。
贴息贷款助力脱贫攻坚
6月1日,安远县林湖全的生态立体养殖场里,千亩脐橙翠绿欲滴,林下家禽歌唱,水中鱼米满仓。“回想当初打算引进山黄草鸡优良品种却苦于缺乏资金时,心里那着急真的是一言难尽,好在有了惠农卡,办理到5万元小额贷款,对我来讲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说到这,林湖全欣慰地笑了。
安远县是国定贫困县,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利率高严重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针对林业建设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发展资金失衡等情况,2009年该县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对全县的林农进行发卡、授信,农民凭借这种量身定做的惠农卡可授信贷款3万元,并享受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年利率3%给予贴息。同时,该县采取移动短信平台、问卷调查、巡回演讲、制作宣传小画册等形式,对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进行多方位宣传,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该县还将发展林业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油茶种植、速生丰产林、生态立体养殖、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金钥匙”。
林业小额贷款贴息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该项目的推进不仅绿了荒山,富了农民,也为农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