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银行A股IPO重启1周年:9家募资不足300亿 12家等排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

 
    本报记者 侯潇怡、辛继召 北京、深圳报道
 
  导读
 
  12家排队IPO的银行中有9家的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同比增速11家在10%以上,9家在20%以上;净利润11家中有7家在20亿元以上,发展扩张速度可称迅猛。
 
  长达6年的银行A股IPO中断后,去年今日终告重启,迄今1年。
 
  自2016年8月2日,江苏银行在上交所IPO上市至今,A股市场上市银行数量从16家迅速扩容至25家,而银行的上市潮在2017还在延续。
 
  证监会7月28日公布的最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情况,目前有12家银行正在排队。
 
  银行上市潮还在进行时。
 
  9家银行募资不足300亿
 
  银行IPO重启第一年,9家银行在A股完成上市。
 
  募集资金补充资本金是银行IPO上市的最重要任务。但从实际结果看,受资本市场本身因素影响,融资额度难言乐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包括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银行在内,9家银行总共募集资金净额仅为293.71亿元,远不及银行通过优先股、可转债等渠道补充资本的规模。
 
  各家银行募资规模“贫富不均”。其中,上海银行募资规模最大,达104.5亿元,排名第二的江苏银行募资净额71.29亿元;其次为贵阳银行的41.08亿元和杭州银行的36.1亿元。其余五家银行募资净额都在10亿元以下,其中募资最少的是吴江农商行,仅为7.16亿元。
 
  “登陆A股是必行的第一步”。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IPO之后,银行还可以通过上市之后发行优先股或股转债的方式继续融资。
 
  完成IPO之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补充提高资本充足率就成为应有之意。日前,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分别公告260亿元可转债发行和140亿元定增计划;上海银行上市之后获准发行200亿元优先股。
 
  作为次新股,新上市银行涨幅惊人。
 
  除上市后个银行股均迎来多个涨停外,一年来9只银行次新股价也大幅增长。其中,涨幅在1倍以上的有4只,分别为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银行;张家港农商行涨幅最大,8月2日收盘报15.07元/股,相较发行价增长244.85%。涨幅最小的杭州银行则为4.9%。
 
  12家排队等上市 
 
  银行IPO排队或拟IPO的名单还在拉长。
 
  仅从排队情况看,截至7月28日,12家银行处于审核状态。其中,总部位于省会城市的城商行包括:兰州银行、长沙银行、西安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哈尔滨银行;总部位于地市的城商行包括:青岛银行、苏州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包括: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青岛农商行。仅成都银行状态为“预披露更新”,其余11家银行状态均为“已反馈”。
 
  财报显示,上述12家银行中有9家的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同比增速11家在10%以上,9家在20%以上;净利润11家中有7家在20亿元以上,发展扩张速度可称迅猛。
 
  其中,从H股转回A股的哈尔滨银行体量最大,该行2016资产规模5390.2亿元,资产增速达21.2%;体量排名第二的为长沙银行达3835亿元,资产增速34.40%,居于较高水平。
 
  另外两家从H股转回A股的郑州银行和青岛银行总资产和扩张幅度都较大。郑州银行2016年总资产达到3661亿元,同比增速达37.84%。最新过会的青岛银行资产扩张速度最快,达48.47%。
 
  快速扩张下,排队上市的银行的资产质量似乎正面临着压力。
 
  从数据看,12家银行中有6家不良率较2015年有所上升,不良攀升的比例达50%。成都银行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超过2%,其余10家银行不良率均保持在2%以下。12家排队银行中,超过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1.74%的有5家。
 
  不能排除不良率的攀升会对银行上市造成压力的可能性,”华南某城商行高管坦陈,农商行、城商行在快速扩张中不可避免信贷资产质量承压;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导致贷款规模下降,为保证盈利水平及规模扩张速度,不少区域性的城商行、农商行都通过同业业务进行扩张,风险可能进一步扩大。
 
  “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时间来稀释和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经营的好的银行,通过上市做大资产负债表,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更加健康,同时有充足的资本继续发展业务,是快速且行而有效的方式。”夏乐补充道。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