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石城县赣江源村:倾力打造千里赣江第一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3日

绿林如海。
    □孔宇歆 特约记者熊益康 记者彭雪英 文/图
 
  ■乡村名片:
 
  赣江源村位于石城县横江镇最南端、武夷山西麓,地处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域,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所在。赣江源村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急流飞瀑随处可见,钟灵毓秀,风景如画。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1266人。近年来,该村依托赣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风光,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走上了一条生态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道路。
 
  以“源”为重,落实源头保护责任
 
  赣江源村森林茂密,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达95%。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达10万个单位。水质优良,含有锌、镁、钾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每年向赣江输送一类优质水1000万吨。境内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
 
  作为赣江源头的所在地,赣江源村的生态保护显得更加重要。
 
  石城县牢固树立“像呵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理念,把赣江源头生态建设列入每年的主要工作议程。并且,严格考核问责,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负责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的年终绩效考评。
 
  “1998年,我们建立了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了赣江源保护区管理机构;2004年,申报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工委书记温振伟介绍,赣江源生态保护区建立后,增设了23名护林员,实行划片包干,管护责任到人。并且,组织保护区周边林站林场内的50多名职工,建立了联防机制,织成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络。
 
  同时,充分利用群众会议、村组干部会议、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载体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到村组到户到人,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因“源”施策,环境治理扎实有效
 
  既要保护环境,也要治理环境。
 
  石城县严把环境保护“关口”,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前置审批制度,把住项目引进关,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拒绝了在赣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内新建水上农家乐、煤矿开采、规模化养殖等项目,否定了黄沙钼矿的勘探和出省公路(七岭-铁长)建设立项,取消了规划新建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山塘10座。
 
  并且,坚决停止赣江源生态功能区内的一切林木(竹)资源采伐,推行生态移民,完成移民500户2086人;加强功能区的污染治理,先后关停、取缔传统手工造纸纸寮67个、规模化养猪场1个、造纸厂2个、电站4座,关停和搬迁资源消耗型企业竹制品加工厂27家、摇床厂5家、香扇厂1家以及废铜焚烧回收企业3家,有力保护了赣江源头水质和森林生态系统。
 
  “今年5月中旬,我们开展了统一的‘清河行动’,对赣江源村一河两岸进行沿线整治,共查处畜禽污染3起、侵占河道水域岸线1起、非法采石1起、渔业资源专项整治2起。”横江镇党委书记张永翔介绍,该镇严格落实“河长制”,赣江源村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要求“河长”及“河道保洁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巡河及整治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确保赣江源头的一泓清水。
 
  为“源”而动,文明乡风增添美景
 
  赣江源村周围群山环绕,古木参天。定居于此的范姓村民祖祖辈辈都致力于保护村庄周围的生态环境。
 
  《范氏族谱》中明文规定范氏族人严禁偷伐盗取古树,否则进行严惩。保护古树的族规一直延续至今,村民们也自觉遵守。
 
  村支书范大柱告诉记者:“村里还专门成立了管委会,负责村中古树的管理和保护。村子所在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乡规民约再加上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生态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如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赣江源景区和赣江源漂流,不少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以来,依托秀美乡村建设,该村修建污水处理水渠6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90余盏,并且,新建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一个公共篮球场及健全的健身器材,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该村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农村庭院和家庭“脏乱差”等不良风气,营造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崇尚道德、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