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金投资的重头戏,金融保险股向来是基金看好后市的风向标,不过在中国平安 解禁后,基金纷纷弃保险股而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基金一直以来的钟爱,保险股后期仍有机会。
在中国平安解禁后,基金等机构对保险股减仓明显。据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保险股呈现出净流出状态,流出7753516.88万股。今年以来,三大保险巨头表现不佳也是导致资金逃离的主要原因。其中中国太保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从今年以来收益均为负。中国平安以-17.68%的收益垫底,中国人寿也以-14.52%的收益“回报”投资者,中国太保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61%。三只股票流出也很惊人,尤以中国平安,流出总量达到了5085744.86万股。
这与去年第四季度正好形成鲜明对比。统计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基金仍是保险股的大买家。
统计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人寿共遭到39家基金追捧,合计持股达17324万股,其中博时产业基金持有最多,达到2700万股。此外,诺安股票(净值),招商先锋(净值),富国天瑞等都是中国人寿排名靠前的流通股东。此外,中国太保则更是被众多基金瞄上,诺安股票、量化核心、建信优化、中银增长(净值)等持股均超过了千万股;中国平安是基金持有最多的一只保险股,超过15只基金持有了近千万股,其中易基50基金持有的股达3975万股,占中国平安流通股的0.54%,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一部分基金在金融股配置权重不变的情况下,内部作出调整,重点是减持估值低的银行股,加大对券商股与保险股的配置,而基金等机构最近大转向,减持保险股也情有可原。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从盘面上看,部分机构资金在限售股解禁消息的刺激下从中国平安争相出逃。由于中国平安8.6亿限售股解禁后,可能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减持,尽管其规定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目前所持股份总数的30%,这意味着解禁股份中的绝大多数不会立刻减持,但未来5年毕竟面临着8.6亿股的减持,压力仍不小,这可能是部分基金公司减持的主要原因。
专家表示,尽管前景不乐观,但保险股机会仍存。
万国测评谢祖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近期保险股的表现,前期受到中国平安8亿多股限售股解禁并表示逐步减持的消息影响,保险股整体出现回落,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出现明显的减仓迹象,但是随着短期负面因素的逐步消化,且1月份数据显示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对于股价的稳定也将产生影响,短线存在着一些交易性机会。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人士的认可。
某券商分析师认为,2010年保险行业增长较为确定,预计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速达20%-30%的确定性增长;另外加息有利于保单利差继续扩大,延税型个人养老计划试点在即,无担保债券、不动产和PE投资渠道也会逐步放开,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利润提升。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保险股不一定如大家想象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