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3亿 养老保险抚养比降至2.8比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老年人口突破2.3亿 “老有所养” 要啃两个硬骨头
 
  郭晋晖
 
  在过去五年间,我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占到了法定参保人数的90%以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老有所养”面临两个“硬骨头”,一是如何吸引剩下的一亿人加入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问题。
 
  尹蔚民22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就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顶层设计有了,现在在分步实施。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尹蔚民说,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速度还在加快,而且持续的高峰时间比较长。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8%。
 
  过去5年,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了过去大家长期关注的双轨制问题。同时,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养老保险不是全民覆盖,是法定人群全覆盖。也就是说,扣除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学生,大数应该覆盖10亿人,现在覆盖了9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0%。医疗保险,现在覆盖已经超过了13亿人,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
 
  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上调12年,月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已经超过120元。
 
  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助力“老有所养”
 
  尹蔚民表示,针对老有所养,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有两个“硬骨头”。
 
  首先是怎样让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目前,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超过了90%,但中国人口基数大,还有一亿人没有参加。这一亿人主要是三种人:一是灵活就业人员;二是新业态就业人员,比如互联网业、快递业等;三是中小企业人员,特别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来老了以后,可能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尹蔚民说,十九大报告提到的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就是要解决这一难题。全民参保计划能够登记到所有未参保人员的具体情况。通过这个计划,动员那些没有参保的人员参加到养老保险制度里面来。
 
  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是“老有所养”面临的另一个“硬骨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初期的上世纪90年代,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1,五个参保人养一个退休人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现在的抚养比已经降到了2.8∶1,即2.8个人养1个人。
 
  尹蔚民表示,再往前走,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抚养比还会持续下降,这对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尹蔚民提出,近期在攻克第二个难题方面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以及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使社会保障基金这个蓄水池能够越来越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尹蔚民说,实行全国统筹之后,运用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明年会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
 
  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当期结余都有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4万多亿元,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但是省份之间不平衡,老龄化的程度差异也非常大。比如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最困难的省份黑龙江,它的抚养比是1.3∶1;而广东的抚养比最高,是9∶1。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营的重要途径。截至2017年7月,首批8个省份已与社保基金会签订合同,委托总金额约为4100亿元。
 
  尹蔚民还表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形成了,现在在分步实施。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方面,长远的还有若干项措施,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使所有的老年人生活都有保障。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