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加速进入电子化 三季度纸票承兑同比下降逾七成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0日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维妙)我国票据业务正加速进入电子化发展时期,有着30年历史的纸票则在逐渐淡出。据上海票据交易所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主要商业银行纸票承兑4380.9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5.17%;同期纸票贴现也大幅萎缩,主要商业银行纸票贴现发生额为849.8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2.4%。
上海票据交易所在这份名为《2017年第三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的报告中表示,纸票承兑业务大幅下降,是由于央行2016年9月下发的《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据了解,该《通知》旨在推进票据电子化。据《通知》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数据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是在《通知》下发后3个月成立的,更被业内人士视为我国票据市场从纸票到电票发展的跨越式成就,也是前期票据市场风险频发后的一次监管“补短板”。
其中提及的风险,是指2016年银行集中爆发出的票据“黑天鹅”事件,为早已乱象丛生的票据市场带来一场彻底的清理整顿。据不完全统计,多起票据案牵扯到的银行多达20余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都涉及在内。
究其原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交易模式落后、中介化严重的纸质票据,被挪用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