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多家银行清理银行卡 沉睡的银行卡小心这五大隐患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1日

    明天(11月1日)起,又一批“沉睡”的银行卡将被银行清理。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公告,11月起将进行账户信息管理升级,升级后长期不用的银行卡将不能正常使用。
 
  业内人士提醒,“沉睡卡”的存在,可能带来盗刷和信息泄露风险,持卡人最好主动对自己的银行卡进行整理归并,激活或注销“沉睡卡”。
 
  多家银行清理银行卡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11月起将进行账户信息管理升级,升级后长期不用的银行卡将不能正常使用。
 
  根据该公告,对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含)发卡且今年前3个季度未发生任何交易的银行卡进行账户信息管理升级,升级后长期不用、而且存款余额和应计、未计利息数均为零的银行卡将不能正常使用。不过,已经开通浦发银行理财产品购买、基金、第三方存管等业务功能的银行卡则不在这次升级范围内。
 
  事实上,自从央行开始对个人银行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后,沉睡卡就成为各家银行整治清理的重要目标。
 
  招商银行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
 
  工商银行对开卡后前6个月都没有用过的储蓄卡会进行特殊管理;
 
  农业银行的账户如果余额为零,包括主账户和子账户余额为零,且18个月(含)以上未发生交易的卡,会转成睡眠户,对于已转入睡眠户管理的借记卡,从动帐日算起,五年(含)以上未发生交易,存款金额在10元(含)以下的卡,将由总行统一进行销户处理;
 
  建设银行的储蓄卡要是达到3年以上没有使用,并且人民币活期储蓄余额在100元以下,就可能成为睡眠账户,将影响进一步的使用,连续7年没有办理过任何主动交易会被自动注销。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城商行,如宁波银行也在进行沉睡卡的清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银行都表示,有代理业务关联账户的账号将不转入睡眠户。
 
  “睡眠卡”存五大隐患
 
  银行清理“睡眠卡”事出有因。
 
  《国际金融报》记者咨询了几家银行客服和相关业内人士后发现,看似无害的“沉睡卡”其实存在诸多隐患:
 
  危害一:增加持卡人支出。个别银行的某些特种信用卡,不管是否激活,一旦持卡人签字确认,银行就会收取年费,增加持卡人的支出。
 
  危害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只要信用卡申请被银行批准了,卡片发了,激活与否,都会出现在持卡人的信用报告里。持卡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拖欠年费,从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危害三:增加盗刷风险。“沉睡卡”长期处于睡眠状态,被他人获取后不易被持卡人察觉,盗刷风险大增。
 
  危害四: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隐患。根据公安机关反映,在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用于转移诈骗资金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之一,就是直接购买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危害五:造成银行管理资源浪费,长期不动的账户还成为了银行内部风险点。
 
  部分银行异地销户仍存困难
 
  事实上,有不少人不是不想主动销户,而是嫌弃主动销户的过程太“麻烦”。
 
  多位银行客服告诉记者,无论是想激活银行卡还是注销银行卡,都需客户携带该银行卡及持卡人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至网点柜面办理“双零卡”启用手续。
 
  但记者了解到,其实许多长期闲置的银行卡,是持卡人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时办理的。由于跨地区使用会增加一些成本,而且异地销户或激活需要到开户行办理,非常麻烦,所以只能选择让银行卡继续“沉睡”。
 
  尽管目前有部分银行开通了异地激活睡眠账户的业务,但在这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障碍。一位国有大行的客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个人睡眠户激活时需客户携带银行账户及身份证件原件至开户银行办理。客户也可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开户网点办理。 对于客户是否符合异地办理睡眠户转正常的,需由各经办网点掌握。
 
  受理网点流程为:
 
  一,受理网点应认真审核存款人提交的存款介质、有效身份证件,并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核实,其中,对于提供身份证的应进行身份证鉴别仪联动联网核查,并打印联网核查结果。
 
  二,此项业务原则上由客户本人办理,不得代办。特殊情况可参照《中国建设银行个人存款挂失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建总发〔2008〕213号)中有关允许代理的情况处理。
 
  三,客户填写《特殊业务申请书》,受理网点需对客户填写内容认真审核。
 
  “您可以尝试在异地办理,但不一定可以办理成功 。”上述客服坦言。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圣洁)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