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碧水清波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11月6日,在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笔者看到,波光粼粼的高兴河中,河道保洁员夏唐兴穿着工作服正在打捞河道中的垃圾,身边不时有白鹭飞过。去年,夏唐兴成为一名保洁员,负责高兴河6公里河道的巡查和垃圾清理。该县通过建立河流治理全覆盖体系,打造样板河工程,实施专项整治等措施,加速推进“河长制”工作,实现县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三级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落实责任,河流治理全覆盖
兴国县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53条,主要支流总长748公里;水库6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 小I型13座 ,小II型48座。
牢固树立保护自然理念,兴国县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工作目标,完善机制体制,在县、乡镇域内设立“总河长”“副总河长”,村组设专管员或巡查员、保洁员。目前,该县53条主要河流,已明确县级河长7名、乡镇河长52名、村级河长304名、巡查员304名、专管员280名、保洁员2059名。河长名单和举报电话均在政府网等媒体上进行公布,在主要河道岸边显著位置还设立了公示牌,实现了基层河长制网格化、保洁一体化、巡查常态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督查考核奖励有效化。
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宣传车、山歌等宣传方式,兴国县开展了“河长制”工作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该县方太、隆坪等乡镇将河道清洁、管理写入《村民公约》,提高了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氛围和公众爱河护河意识。同时,该县对全县26个乡镇开展“河长制”工作情况进行工作督查和明察暗访,针对问题制作专题片,下发督查通报3期,电视曝光6个乡镇,手机微信曝光15个乡镇32个村,有力地推动了“河长制”工作的开展。
打造样板,“一河一策”巧发力
在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崇贤河畔,笔者看到,新建霞光水闸已投入使用,河岸两边3公里进行了绿化,新增20个垃圾池。“垃圾下河现象越来越少。”崇贤乡水务站站长谢华健说:“以前这里水质浑浊,垃圾成堆,现在有保洁员每天巡查,已经稳定在二类达标水质,村民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如今,此处已成为该县河岸线保护的样板工程。
2017年,兴国县以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为理念,整合资金1600余万元,打造全县农村治污、河岸线防护、饮用水源保护等三类县级示范点,统筹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形成县级有示范,乡镇有样板治理新局面。
项目实施以来,兴国县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制度,20个子项目中,已有8个项目基本完工。高兴镇投入2600万元对圩镇河堤建设生态防洪堤工程,整治岸线堤防4.27公里,投入500万元新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纳污面积达1.03平方公里,同时对濊水河新圩段江心沙丘进行了清理,疏浚河道2.71公里。兴江乡则针对陈也河、南村河流域有画眉坳钨矿、金丰公司的情况,加强了污染源头治理,终止了桐林水库养鱼合同,取缔了网箱养鱼,河岸及水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兴国县还结合民俗、文化、产业、人居环境等元素,每个乡镇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样板河,形成具有水景观的乡村旅游26个。
专项整治,突破瓶颈护绿水
长冈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养殖为主要功能的大II型水库,汇水面积848.5平方公里,总库容3.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2.7 平方公里,是兴国县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为保护好县城水源地,兴国县在库区划定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投入1744万元建设上游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253万元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长冈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24小时监测。通过积极争取,将长冈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纳入了环保部水污染防治项目库。该县建立对周边及上游流域巡查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周边添置了垃圾箱或垃圾桶,对定点投放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实现长冈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围绕河流保护管理,兴国县实施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17项专项整治行动。投入4000余万元兴建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2287万元兴建了3.7公里滨江东岸截污干管。投入530万元,对畜禽养殖“三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对18家生猪养殖场进行了粪污治理,关停4家,搬迁1家。整治城市生活污水污染1处,清理2平方米以上陈年存量垃圾堆场1万多处,共计2.5万吨。整治河塘口、沟渠748公里,全县排查侵占河库水域5处,整治非法采砂13处,取缔非法设置入河排污口2处,排查整改了3家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