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回归保障 险企在风险管理上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3日
【记者 朱艳霞】11月22日,由新浪网、《保险赢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金麒麟暨2017保险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寿险公司、产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农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的业内资深人士就“保险回归保障 险企如何突破发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讨论由民生人寿总裁黄敏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东吴人寿总裁徐建平、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总经理苏罡、安华农业董事长李富申、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国泰产险总经理龙泉、江泰保险经纪董事长沈开涛。
嘉宾普遍认为,保险回归保障,险企在风险管理上大有可为。此外,嘉宾们还建议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完善政策体系,主动与科技结合,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徐建平建议应做保单账户化,增加与客户的互动。他还建议提高保险销售队伍的专业性,注意适应型销售。从行业角度来讲,还需要考虑客户的教育问题。他认为保险教育更应该纳入到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当中,从小要培养这种保险的理念、观念和文化。
苏罡表示,对于养老保险来说,“保险姓保”体现在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之中的作用。他认为,我国必须在养老金储备的体系建设方面尽快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真正实现保险业健康、养老两大核心主题非常关键的一个保障性制度性建设。
李富申认为,贯彻农业保险的“保险姓保”,要充分履行风险保障的综合性、根本性职能。从业务端来看,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要实现这一点,农业保险要充分发挥它的风险保障的根本性作用。从客户端来看,中国的家庭农场、农民的专业合作社、龙头化的农业企业越来越多,这是农业保险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客户。从产品端来看, 现有的“低保障、广覆盖”的农业保险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农业主体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农业保险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农村也需要普惠金融资金的支持,需要险资的支持,保险资金也可大有作为。
李静认为,“保险姓保”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保险业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前期保险行业的辉煌是产品以及销售驱动的,下一个阶段将会是与科技相结合,是一个能力的进步和升级的阶段,而这种风险管理的能力有多大,就意味着我们保险行业还能走多远。她认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沈开涛表示,保险要回归到风险管理上,一方面要回归到保险机构本身、产品本身的风险管理上,另一方面要通过保险产品、服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管理。他认为现在做风险管理的成本已经很低了,所以保险科技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在风险管理上大有前途,应通过做好风险管理来做好保险产品,做好产品的设计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