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业内人士:保险科技发展黄金期已至
君康人寿转型方式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4日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随着近日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保险科技”这一话题再度被市场热议。事实上,经过近几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在革新保险市场,而此次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成功上市也被业内普遍解读为保险科技发展黄金期的正式到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从整个金融市场环境来看,保险业是当前最有可能通过技术驱动变革的市场。
 
  面对保险科技的新风口,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开拓市场、为传统保险赋能成为众多险企共同的思考。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行业本身痛点很多,但这正是保险行业技术革新的机遇所在。具体到不同发展阶段的险企上,采取的转型方式不同。区别于大型传统险企借助资金和市场优势的调整,以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康人寿”)为代表的中小险企正通过一系列强科技措施实施企业转型,效果逐渐显现。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君康人寿的模式探索对于市场上中小险企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需要复制大型险企的老路,中小险企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独特方式重塑保险行业生态。”
 
  十大前沿技术、四种科技创新
 
  根据今年5月由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显示,未来,包括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十大重要科技将深入影响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同时,报告梳理了目前保险科技发展的四种创新渠道,包括产品创新、保险营销、企业运营、信息咨询四个方面,分别涉及产品、渠道、管理和信息四个环节。
 
  业内人士指出,报告中的观点可以说是对当前保险行业诸多共识的具体体现,而其中的提到的产品创新、保险营销、企业运营、信息咨询四大方面正是当前中小险企积极转型的捷径。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将以上四种创新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当前运用科技手段的保险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种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上,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对保险更精确定价;第二种是保险营销,应用大数据平台对难以量化的数据进行科学比较;第三种针对运营,如研发保险管理平台,实现个人保单统一管理,打破各个公司间的壁垒;第四是保险数据和智能平台的开发,提供保险基础设施、后端支持、云计算等技术支持。
 
  君康人寿“强科技”战略
 
  作为中小型寿险公司,君康人寿对保险科技的运用或许能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启发。今年年初,“强科技”被君康人寿确定为全年经营主题之一,随着新股东的入主,君康人寿开始着力在保险科技领域发力。
 
  具体来看,在产品创新上,君康人寿构建了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该平台将各渠道收集而来的客户信息进行实时录入并精确比对,以此提升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从而及时调整产品功能、精确产品定价;保险营销上,公司打造了行业内首家以分布式部署和基于Docker的微服务组件架构的核心系统,半年实现承保逾30万单、500万交易量、50余款产品上线、30万用户身份验证;企业运营上,构建统一监管报送体系,实现7大监管体系的零差错报送;同时打通大数据平台与交易中心和移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满足公司内部三大重要系统数据服务;信息咨询上,上线APP、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六大移动互联平台,通过智能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通过四方面 “共振”,君康人寿实现了前三季度规模保费收入266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227.29亿元,同比大增558.15%的业绩。据君康人寿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公司还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平台,加快布局科技化战略及自动化运营的落地,实现基础信息化。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大型险企,中小险企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而类似于君康人寿在产品创新、保险营销、企业运营、信息咨询四个方面以科技作为引领进行企业转型,正是中小险企今后做差异化竞争,和大型险企共同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
 
  从行业整体来看,尽管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已占全球8.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但与保险强国之间仍有较大差距,而这一差距的缩小正需要保险科技的广泛运用。市场普遍认为,中小险企虽没有体量优势,但也因此具有可塑性强的优势,未来诸如君康人寿等险企或将在保险科技领域发挥出愈发明显的作用。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