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浦发副行长详解 三驾马车并行的产融互动创新模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7日

 
    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更好地支持新兴产业,通过产融互动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
 
  浦发银行副行长崔炳文在以“行稳致远:实业原动力”为主题的“第十二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浦发银行在长期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以积极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三驾马车”并行的产融创新服务模式。
 
  供给侧改革切入点:国资并购重组
 
  崔炳文表示,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以支持国资并购重组为重要切入点。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在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浦发银行为此建立“融资+投资+顾问”的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并推出“国资国企改革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具体到实践层面,浦发银行协助设立“创、新、协、同”四大国字头基金中的三只;支持宝钢武钢合并、中海远洋并购重组;以及中国建材、中国保利、中国华录、华润医药等央企在水泥、地产、文化、医药等行业的产业整合;协助中国铝业、中冶集团、华菱钢铁等企业设立供给侧改革“降杠杆”基金等。
 
  崔炳文表示,截至2017年10月末,浦发银行累计服务国企并购重组和供给侧改革并购整合交易金额逾5000亿元,支持国资国企发行政府和企业债券近2500亿元;股权投资支持地方结构调整和国资国企改革基金1000亿元。
 
  聚焦经济动能转换:支持绿色和新兴产业
 
  在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浦发主要聚焦经济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金融需求。
 
  崔炳文表示,依托上海国际金融建设集聚的金融资源,提出“股债贷、境内外、跨市场”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以满足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智慧城市、清洁交通、新零售、新农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教育、人工智能、物联网、现代物流、医疗健康、新材料等多领域的金融需求。
 
  崔炳文介绍,浦发银行同时运用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基金、并购多个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产业,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综合服务方案,与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开发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实质合作,走出一条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建筑节能融资、碳金融等细分领域完成十余项业内首单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浦发银行绿色金融融资(股、债、贷)余额达到2400亿元。
 
  在支持新兴行业方面,浦发银行落地多只产业基金,包括“易企美”系列节能环保基金、“易企雅”系列文化健康产业基金等,同时支持了腾讯、上海医药等多家企业的跨境并购项目。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浦发银行最近设立了业内首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针对性的解决科技企业股权投融资难点中信息不对称的核心问题。
 
  崔炳文表示:“该平台是浦发银行在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以此形成政府、PE/VC、大型龙头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建、共享’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浦发银行也早已成为科技企业培育的重要参与主体。截至2017年9月末,浦发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逾20000家,科技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落地认股选择权项目逾150个。
 
  上述生态圈也与浦发银行内部总分行之间、集团子公司的协同基础密不可分。
 
  首先浦发银行内部建立由1个总行科技金融中心、4家分中心、8家科技支行和31家特色支行构成的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模式。
 
  与集团子公司之间,一是与浦发硅谷银行的贷贷联动,借助浦发硅谷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开展贷款联动。二是与上海信托、浦银国际等其他子公司的联投直贷,在科技企业股权直投、认股选择权等方面合作。
 
  崔炳文表示,下一步浦发银行还会继续对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研究,推动更多资源服务于新动能和重要领域。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