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监会完成对瑞泰人寿股权变更的批复: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瑞泰人寿50%股权转让给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这是近1年来,第9家完成股权转变的合资寿险公司。现实的经营状况难以满足股东对盈利的预期,是这些股东退出保险业的主要原因。
瑞泰人寿于2004年1月成立,最初的合资双方为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业务以经代渠道的投连险销售为主。 2006年2月,英国耆卫集团和瑞典斯堪的亚保险有限公司完成合并,耆卫集团由此成为瑞泰人寿新的外方股东。
由于所销售险种高度挂钩资本市场,瑞泰人寿的保费收入先扬后抑: 2007年原保费收入高达18.6亿元,但2008年却直线下降为3.63亿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两年来瑞泰人寿中外方股东彼此间对业务互有微词——中方股东认为公司业务发展缓慢,并没有如期给股东带来经营利润;外方股东则认为中方股东在资源提供方面较其他合资寿险差强人意。股东方没有扭成一股绳的另一面便是,瑞泰人寿总经理在3年内频繁更换。 “以大型投资控股为主,投资涉猎广泛的北京国资,对合资寿险的漫长盈利期产生退出想法并不奇怪。毕竟,瑞泰人寿经营至第6个年头,仍看不到盈利的前景。”该人士表示。
看不到盈利,谋求退出的委实不少。 2009年,广电日生人寿、恒康天安人寿、中保康联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瑞福德健康险等合资公司的股权变更频频发生。其中,多以股东方抛售或稀薄股权为主。
2010年,合资公司股权变更还在持续上演,太平洋 安泰人寿、首创安泰人寿、中美大都会人寿、海尔纽约人寿,这些公司都或将在年内完成股权变动。
城里的人想出去,自然也有城外想进来的。国电集团便是其中一员,在正式介入瑞泰人寿之前,国家电网发起设立了英大泰和财险,并实际控股英大泰和人寿;去年5月,由南方电网绝对控股的鼎和财险在深圳开业。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对保险业的热情至今并没有消减,反而觉得 “合资”的形式并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如光大集团意图完全控股光大永明人寿,海尔集团也谋求全盘接手海尔纽约人寿,上汽集团、中石化等控股的安邦财险已经成功拿下瑞福德健康险的牌照,并谋求设立寿险公司,组建集团的意图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