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平安员工造富计划缩水 员工须缴税约160亿

来源:海南在线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6日

  平安员工造富计划大幅缩水

  平安减持计划不仅引起市场的关注,更在员工股份持有者当中“炸开了锅”。

  继400亿减持计划惊扰深沪股市之后,中国平安 的这项员工财富变现计划开始在员工股份持有者当中“炸开了锅”。北京晨报记者昨日获悉,因担忧自身权益分配中“战线”太长、赋税过重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大量中国平安员工股份持有者正计划向中国平安总部高管或中国证监会集体“上书”。

  财富在兑现中

  可能大幅缩水

  记者昨天查阅“中国平安”的各大股吧发现,以中国平安员工身份发帖的网友反响强烈。“中国平安”已然成为热门股吧,多个相关帖子点击量过万。其中,一位网友对“中国平安职工原始股上市后平安公司要从职工股中扣取50%,不知有何依据!”的质疑,引来了不少共鸣。

  上月下旬,中国平安公布了员工持股解禁方案,员工持有的8.59亿股限售股于3月1日上市流通,未来5年内每年减持量不超过各自持股的30%。外界据此预计,中国平安的员工中将批量出现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初步预计约有1.9万名平安员工股股东的平均身价将增加200万元。

  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此前曾就此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员工中持有中国平安股票的最长已达20年之久,他们理当获得应有权益。”但令平安员工股股东担忧的是,他们拥有的真金白银可能会在兑现的过程中大幅缩水,因为将股票兑现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其他多项相关费用。

  员工将累计

  缴税约160亿

  查看中国平安2009年中期报告可知,在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江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持有中国平安8.6亿股限售流通股,这部分股票为中国平安近1.9万名员工所有,目前通过上述三家公司代持。而新豪时在解禁细化方案中称,将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在二级市场并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这意味着员工股权益人要支付印花税、代理公司的手续费以及大量的企业所得税,此外还要交上不菲的个人所得税。如此一来,员工股股东将付出逾40%的税赋。若以中国平安近期的股价为计,解禁的8.6亿股员工股的市值约为400亿元,则中国平安员工将累计缴纳约160亿元的税赋,仅个人所得税一项就多达约80亿元。

  据了解,为安抚员工,中国平安曾在其内部网上下发《关于“平安员工投资集合相关公司所持中国平安A股解禁流通”重要问题的解答》,不过,这些相关解答并未获得员工们的一致认可。中国平安员工向记者透露,将继续与中国平安协商,并且会上书中国证监会“反映情况”,也不排除诉诸法律的可能。北京晨报记者李隽琼

  投资不到8万元,18年后收获超过200万,这一次资本市场眷顾的是中国平安的1.9万持股员工,这些股份18年间整整涨了近26倍。谁曾想到,当初很多平安员工几乎是被“摊派”而认股的。

  但平安“造富”的美妙过程并不是资本市场的全部,更多持有内部职工股的投资者,在苦等了10年、20年后却难以盼到企业上市带来的惊人财富增值,甚至于出现持股公司破了产,自己的投资全部打水漂的尴尬现象。

  人均可套现200万元马明哲可套现7亿元

  3月1日,随着平安迈入全流通,持股的1.9万名平安员工所持有的逾400亿元财富即将兑现,其人均可套现金额已超过200万元。

  中国平安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经济特区推行员工持股的试点单位。此波解禁股涉及的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这三家公司正是平安员工及高管合股基金公司,分别持有中国平安5.3%、4.51%、1.89%的股权。新豪时和景傲实业为平安员工持股平台,江南实业则主要为平安高管持股平台,最后一批员工认购大概在1997年、1998年间。

  根据公告,3月1日起由三家职工持股公司持有的8.6亿股将进入流通时代,这些股票可在五年内分批减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绝大多数员工持有成本非常低,约1.76元/股,持股成本总共约15亿元。而按照中国平安昨日A股收盘价46.58元计算,这8.6亿股目前的市值约达401亿元。平安员工最长持股时间18年,18年间,财富整整涨了近26倍。

  平安16位高管及公司重要管理人员持有新豪时和景傲实业投资权益股份4.47%约0.32亿股中国平安股份,通过江南实业平安高管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持有0.88亿股解禁股,有望借此次减持套现55.9亿元。其中,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持有公司解禁股份0.16亿股,可以套现金额7.45亿元。

  减持与股价非正相关员工减持意愿不强

  尽管存在巨大套利空间,但一位曾经在平安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识的很多平安或曾在平安工作过的老员工都持有员工股,但都表示不会抛售股票套现,平安员工还是比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目前的股价距离其预期应该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统计显示,目前来看,公司在减持当天或一段时间的股价表现与减持关系并不大,与公司基本面、当时市场的涨跌关系反而更大。如格力电器在2009年11月28日公告大股东珠海格力集团于2009年7月15日至11月27日累计出售1900多万股,但该股在公告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反而大涨6.34%,当天深证指数上涨4.74%。

  相反的是,紫金矿业于2009年11月27日刊登陈发树等减持公告,该股当天即下挫7.66%,而当天深沪两市跌幅均逾2%。

  深度透视

  遍地内部职工股上市希望渺茫


  变身百万、千万富翁,近1.9万平安持股员工近似经历了一场“被暴富”的过程。

  据了解,员工持股计划设立之初,因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以及“离职后须退股”等条件,不少员工不愿意参与。据中国平安内部员工透露,公司一度把员工认股计划作为业务考核指标分派到各个分支机构。

  平安员工是在经历了22年的持续发展和18年的波折等待后才得以修成“正果”。而更多持有内部职工股的投资者,在苦等了10年、20年后却难以盼到企业上市带来的惊人财富增值,甚至于等到持股公司破产。

  曾经持有三星汽车内部职工股的股东刘先生昨日表示,十几年前,自己好不容易买到这家公司职工股票,却没想到这家公司经营不善,自己最后全部投资“打了水漂”。而广州的南方大厦、流花宾馆等,都出现过改制和内部职工股,不过,现在这些股票上市希望仍然渺茫。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像我现在买的5万块钱内部股,已经有7年了,恐怕再有7年也未必上市。”内地一家地区商业银行的王小姐对记者表示。

  平安澄清深发展私有化传言

  据新华社电中国平安2日称,目前收购深发展的交易尚在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审批过程中,中国平安及控股子公司目前没有任何针对深发展的私有化退市计划。

  中国平安表示,截至目前,此次交易尚需取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有关“深发展私有化退市后被平安银行合并”的报道是不正确的。

  英国保诚355亿美元收购友邦

  市场猜想终成现实,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诚集团昨日正式宣布,公司同意以3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友邦保险公司在亚洲的寿险业务。保诚集团表示,收购资金包括250亿美元现金以及105亿美元的股票和其他证券。为完成此次收购,该集团将通过增发新股筹集高达210亿美元的资金。

  这项交易已得到AIG和保诚集团董事会的批准,计划于2010年底前完成交易。这项交易仍需等待保诚集团股东、监管机构的许可及交易完成所需要的惯例性条件的满足。

  在华经营布局引猜想

  收购完成后,保诚将取代AIG成为亚洲市场最大的保险公司。作为友邦保险和信诚人寿共同的股东,保诚在国内拥有两张寿险牌照。有分析认为,保诚持有的一张是独资牌照,一张是合资牌照,保诚不会放弃友邦这张独资牌照。但一位资深分析人士则认为,从政策层面来看,两家公司未来有整合的必要,至于采取什么形式则可以灵活处理。大洋网-广州日报纪晨璐(环球网)

分享:

来源:海南在线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