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险资投资不动产细则尚未正式出台,保险业各巨头就已经按捺不住投资热情,并开始提前布局。其中,中国人寿 表现尤为明显,在1月列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之后,近日该公司又同时对北京中保信地产公司和上海中保信投资公司进行控股,加速介入地产,组建成立了首家保险系地产公司——国寿 地产。
国寿地产招兵买马
国寿地产前身为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中保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国寿投控受让外资股份,将北京中保信变为全资子公司,并随后将其正式更名为国寿地产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寿集团旗下惟一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的企业,也是国内首家保险系地产公司。
国寿地产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544万元,年营业额2亿元,资产总规模已达29亿元,市值约40亿元;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等近10项业务。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大肆招聘租售业务主管为下一步的实操做准备。
北京中保信更名为国寿地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认为这是国寿大肆进军地产业强有力的信号。不过,人寿集团相关人员解释,中保信房地产公司存在已久,更名为国寿地产是因原来的中国人保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已经不存在,延续中保信的名称并不合适。至于国寿地产的招聘活动也只是常规性的人才补充,目前并没有新的项目或扩张计划。
险资加速布局地产
仅不足4个月,中国人寿频频在地产领域发力。去年12月国寿投资控股公司将北京中保信归于旗下之后,今年1月份国寿又通过两次收购股份方式跃升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近日,国寿集团有望成为上海地产商——上海中保信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据悉,上海中保信的股东分别为国寿投控和张家港保税区京港置业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有该公司83.1%和16.9%的股份。目前张家港保税区持有的16.9%股权正在挂牌转让。知情人士已透露,接盘者已确定为第一大股东国寿集团旗下国寿投控。
频频发力地产业,可见国寿进入地产心情迫切。不过,国寿进军地产并非个例,其他险资也在积极“囤粮”。2009年5月,中国人保与金融街 签下100亿元的地产合作项目;8月和9月,中国平安借平安信托连续与金地集团、绿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用400亿元投资地产;12月,生命人寿与佳兆业集团及旗下公司签订协议,以租赁、抵押融资等方式进行地产投资合作;今年2月,中国太保与泰康人寿联手竞拍上海外滩新地王,不过并未如愿。
众所周知,保险资金投资受限较多。2009年全年投资压力达到1.1万亿元,而今年随着保费激增,预计有超过1.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需要重新配置。
不愿错过介入时机
市场传出,“两会”后《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配套的险资投资不动产细则将陆续出台。
如果细则出台,将能缓解保险资金多大的配置压力?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态度或趋紧,险资投资不动产的占比已从6%下降到5%以下。即便如此,若以去年年底保险业总资产4.06万亿元计算,投资不动产的险资也将超过2000亿元。
市场普遍担心,险资介入将进一步推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不过,地产专家指出,目前房价火爆的是民用住房,商业地产仍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险资介入商业地产有望将商业地产盘活。
险资能否顺利进入商业地产备受关注。此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不允许投资居民住房、商业房地产以及参与房地产开发等。据悉,险资投资不动产将主要投资酒店、商用房租赁、自用办公楼等。
不过,有地产分析人士指出,险资与地产商合伙,险资将有办法绕过政策壁垒投资商业地产。
针对险资目前投资地产的迫切表现,地产分析师指出,目前商用房与民用地产价格倒挂,商用房仍有较大的增值空间,险资如果此时介入仍能抓住时机。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指出,保险资金负债性比较强,投资期限以长期为主,而商业地产物业本身就是针对企业等机构客户,有望实现稳定的投资回报。据地产行业人士透露,除了国内险企外,外资险企也正在国内寻找地产“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