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多地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在国家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出台之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浙江、陕西和河南多地调研时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各地不同特征及发展状况,通过探索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对失信户进行“信用重建”、多方参与“分段分担”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普惠金融新模式,来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经过前期试点,普惠金融已逐步从理念走向共识、从规划走向实践、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业内人士预期,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普惠金融将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点工作,也将是填补资源配置洼地的良方。
 
  在“普”的深耕上,普惠金融服务站的设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浙江宁波为例,该市2273个行政村已设立了3203个服务站,实现了辖内全覆盖。同时,服务站已建成信息管理系统,各商业银行可实现对服务站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普惠金融在“普”及之余,更要“惠”及大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均体现了利息低、审批时间快的特点。家住陕西省宜君市彭镇武家塬村的农民马燕青告诉记者,“之前农信社来村里采集信用信息,我就问了一下,但没抱什么希望,结果第三天人家就打电话让我办贷款手续,一上午贷款手续就全部办完。”而据当地普惠金融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想贷款到村头找服务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贷款一般是基准利率,还能根据忙季闲季收放贷款额度,大家热情都比较高。”该工作人员说。
 
  普惠金融的持久发展离不开信息数据的支持。多地在推进试点发展农民贷款的过程中,也通过实施“信用信贷相长”行动计划,推动解决长期以来农民信用空白、信用意识弱及信用建设难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地区还探索对失信农户进行“信用重建”,助其能更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据人行陕西铜川中心支行介绍,其创新性地推出了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针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探索构建“优惠+谅解+救济”的信用重建机制。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当地已为1100户信用重建农户发放4800万元贷款,其中为542户信用重建贫困户发放1743万元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要脱离给钱给物这种简单、粗放的模式,而是要注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尤其是要做到让传统的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助推金融机构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在这方面,多地人民银行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据了解,兰考县按照“共同参与、权责利对等”原则,创新建立“四位一体”、“分段分担”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普惠授信业务开展。“通过该机制,一是可使风险由多方分担从而更加分散;二是随着不良率上升,政府担责递增,压实了政府信用环境建设责任;三是银行担责递减机制实际上设计了承担的风险上限,解除了银行开展普惠授信业务的后顾之忧;四是‘风险隔离’机制在防控风险扩散的同时,也相当于为保险及担保机构设定了承担的风险上限,确保了分担模式的可持续,激发了其参与积极性。”人行兰考县支行人士表示。

分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