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不能实现员工个人持有?
员工们认为,既然当时是集团号召大家购买的股份,尽管目前这些股份在新豪时手中,但也都是员工的权益,为何不能按照股权比例直接分给大家,反而交给平安证券来统一操作?
新豪时新闻发言人、员工权益管委会副主任林轼介绍说,员工投资集合性质为法人持股。他说,员工权益投资是通过新豪时投资、景傲实业等法人公司间接持有中国平安 A股股份。早在投资集合运作之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个人不能直接成为金融企业的股东。但平安被作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深圳特区员工持股的试点单位之一,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创造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将员工受益所有权计划设计为法人持股。
对于员工们列举的宁波银行、雅戈尔等国内其他公司由间接持股转为直接持股,林轼解释说主要因为他们和法人公司之间是比较直接的代持关系。而平安的员工持股公司与员工之间没有代持关系,因此根据目前境内A股证券登记结算的有关规则规定,不能将员工投资集合间接持有的中国平安A股股票直接过户到每个权益持有人的A股帐户下。
2 为何要交纳近一半的税赋?
按照目前的减持计划,员工股票减持后要交纳印花税、代理公司手续费,尤其是22%的企业所得税以及20%的个人所得税。解禁的8.6亿股员工股近期市值约为400亿元,而中国平安员工累计缴纳的税赋就高达近160亿元。
林轼解释说,这一税率符合现有法律框架。根据国家现行有关税法的规定,新豪时投资和景傲实业按照国家法规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这也是由持股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是独立的法人,所以新豪时投资和景傲实业获得减持收益后,将按照深圳税赋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将收益分配给权益持有人前,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根据现行法规和政策,深圳企业所得税税率2010年为22%,2011年为24%,2012年(包括2012年)后为25%;个人所得税税率均为20%。
3 确权比例为何为1.76?
员工们目标所指的另一大问题是确权比例,按照目前得到的消息,公司确定为1:1.76,而对此员工们并不认可,认为操作并不透明,也缺乏合理的运作。
新豪时介绍说,当年很多员工是按照1.76元/股购买的,但并非完全如此,也有1元、2元甚至3元的。员工收益权计划是通过新豪时来进行投资的,而新豪时投资平安既有上市的资产也有非上市的资产。
目前新豪时持有平安7.2亿股份,除以新豪时所拥有的4.3亿份员工权益,这其中还包含非上市公司权益,因此并非仅仅对应A股的1.76。
新豪时:解禁流程方案合法合规
昨晚,新豪时公司对外发布声明,表示解禁流程方案合法合规。新豪时表示,目前的解禁流通方案系员工投资集合的管理委员会经一年多的努力,聘请专家研究减持和税赋方面的各种可行方案后,最终经持有人代表大会确认的。方案严格遵照法律法规以及《平安员工投资权益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程序合法合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及所有持有人的权益。
该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平安通过实施平安员工受益所有权计划,倡导及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进步。该计划的实施,对平安早年补充资本实力,稳定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创造持续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强调,平安员工受益所有权计划在法律地位上是法人持股性质。这个性质是员工持股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获得上市资格,获得流通资格以及此次解禁安排的基本前提。
链接
新豪时前世今生
新豪时的前身是深圳平安综合服务(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公司,后者于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2236万元,出资人全部为平安职工,平安保险的董事长马明哲担任合股基金公司法定代表人,成员也全部来自平安高层。平安保险公司要求其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购买股份,同时以员工“合股基金卡”为凭证。
1996年5月,合股基金公司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1996年到1999年间,平安继续要求员工购买股份,凭证改做“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成员证”。自新豪时成立后,每一平安员工股的内部购买定价为1.76元。多年来,员工出资购买股份的单价与新豪时向平安购买的单价不同、新豪时注册资本情况不明等始终是外界无法解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