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监管升级剑指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业务收缩将更显著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金融监管升级剑指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记者梳理自年初至今一行三会发布的监管文件以及相关人士的表态可知,遏制通道业务、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的野蛮扩张仍是金融监管部门政策的重点,在去年金融机构相关业务规模已经有所降低的基础上,今年相关业务的收缩将更为显著。
 
  所谓“影子银行”,即有着类似银行的功能,但又无法直接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和公共部门信用担保支持,不能穿透的、存在着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的金融产品。具体而言,普通的商业银行贷款需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比如存款准备金、风险拨备等,而影子银行贷款由于是表外业务,因此不受上面提到的这些银行监管要求的限制。同时,影子银行产品内部往往有层层嵌套,涉及多个监管体系,因此监管难度也更高。
 
  2018年以来,多渠道封堵“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旨在遏制信托通道;《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资管业务、表外业务及同业业务纳入大额信用风险暴露监管框架;《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也旨在堵上委托贷款的通道。《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也明确,禁止保险资金股权计划以明股实债方式开展通道业务以及禁止多层嵌套、资金关联交易、违规股权投资。
 
  监管层相关人士的表态也直指“影子银行”。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撰文称,央行将探索把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也表示,2018年的工作重点包括,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将特定目的载体(SPV)投资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对委外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实际上,“影子银行”问题在2017年初便得到监管的重视。银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理财少增5万多亿元,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治理乱象取得初步成果,但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仍然没有放松。“坚决刹住乱象,坚决治愈沉疴。”这是郭树清在上述工作会议上的表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助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减少信贷资金流向违法违规领域,降低宏观杠杆水平,降低银行业整体风险,遏制金融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高发多发势头,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应主动配合监管,回归本源,突出主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分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