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资管新规限制期限错配 银行保险从竞争转向合作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这两个星期,我已经密集见了4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非标业务负责人近日对证券时报记者称,银行主动找来,希望将长期项目资源与保险资金对接。
 
  去年11月央行牵头制定的资管新规,严控资管产品期限错配。这让银行急需为长期资产找到匹配的长期资金,与保险资管合作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长期资金优势凸显
 
  最近,保险资管公司切身感受到了资管新规带来的影响。央行牵头的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使得保险资金的优势更加突出了。
 
  “简单地讲,银行理财没法再去错配了,银行希望将手中的长期项目与保险资金这类长期资金对接。”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非标业务负责人杨军(化名)对记者称,2018年开年的两个星期内,他密集见了4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对方均想在长期资产上与其加强合作。
 
  “银行认为三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很难卖出去。”杨军说,由于缺乏长期资金,所以银行希望,在对接实体经济的项目或资产时,将长期项目资源与保险资金对接,银行负责托管,赚取托管费收入。
 
  由于资管新规要规范资金池运作、严控期限错配,银行理财“短钱长配”、“滚动发行”将很难继续下去。杨军分析,至少从短期来看,保险资管在资产获取上的优势会更强,保险资管在长期资产的谈判上将更有利。而从长期来说,还是要看谁的管理能力更强。
 
  一家中小型保险资管公司总裁也预计,随着可投的非标项目数量的增加,届时考验一家保险资管机构实力的将是负债能力。
 
  从竞争转向合作
 
  近年由于银行也在投资实体项目,与保险资管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双方还出现过为抢夺优质资产竞相降价的情况。
 
  银行与保险资管在资产上的合作,始自十年前保险资管发行的债权计划。彼时,保险资管做项目,银行做担保,双方产生合作关系。在2009年到2013年间,不少债权计划都有银行出的保函。此后,随着债权计划数量快速增长,加上债权计划模式已经较为成熟,银行担保的风控方式逐渐淡出。
 
  自2012年下半年保险投资松绑后,保险资金开始投资另类资产,同时更多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了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产品,吸引银行资金投资,包括银行自有资金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特别是2013年、2014年债权计划大发展的时候,很多银行都投资了。”该人士表示。
 
  据一位保险资管人士介绍称,近年随着保险资管机构发行产品能力的提升,银行和保险资管虽然难免有竞争,但整体上银行对保险资管的认可度在逐步提高。
 
  如今,随着资管业务监管趋紧,双方又出现了合作的趋势。银行在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等合规问题的时候,希望同保险资管合作,通过设立债权计划等方式,满足企业客户的资金需求。
 
  上述保险资管人士分析称,通过“银保合作”,银行可以作为债权计划的托管行,赚取托管费,同时也可以维护好企业客户。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