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银行业相继召开的2018年度工作会议中,“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放到了突出位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近日,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支持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今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下,如何把自身的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成为2018年银行业的重要工作部署。
“破、立、降”卓有成效
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保有压、破立并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方面, 商业银行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决策部署,重点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推动化解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破除无效供给。
国开行在2018年工作会中总结道,2017年,该行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去产能平稳推进,去库存进展顺利,去杠杆扎实有效,降成本效果明显,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
从兴业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11月末,该行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和平板玻璃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项信贷余额818.04亿元,较年初下降65.71亿元,且信贷资源向优质龙头企业倾斜,去产能和客户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银行业还在“立”上下工夫,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国开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该行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443亿元、集成电路贷款1078亿元、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3270亿元,承诺贷款近1000亿元支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邮储银行在工作会上披露,该行2017年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认购国家专项建设债券7780亿元,累计为2320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深耕农村市场,相伴小微成长,涉农贷款余额超万亿元;落实国家要求,累计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500亿元;开办助农取款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银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操作的应用,打造了一批线上一站式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持续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着力打造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E融平台”合作生态圈,以综合化场景金融服务、数字化精准营销、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式等为依托,形成了服务“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涵盖“产、供、销、消”各环节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有力地盘活了整条供应链发展,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改革需抓好关键点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存在差异化金融服务不足、有效金融创新缺乏、外部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对银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专家认为,新时期银行业更应提升金融资源供给的有效性,避免向“僵尸企业”新增资金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企业降杠杆。与此同时,银行业应在全面分析总体和区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于更加有效用途的企业客户,置换出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缺乏盈利能力,或不能将资金用于主业经营的大中型国企、央企。
“银行业未来应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对于嵌套或变相依靠地方政府信用增信的项目予以清理整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强化服务的同时,专家提醒,银行业也要注重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建设。
“要避免因过分强调支持实体经济,而放大放贷冲动,不顾企业实际情况盲目增大供给;也应避免因过分强调‘破、立、降’,而通过‘抽贷’‘断贷’等过激手段,造成‘处置风险的风险’。”董希淼认为。
除此之外,继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是新时期商业银行服务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商业银行需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增强金融服务可触达的企业、人群范围,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的广大客群,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董希淼强调。
另外,专家还建议,应加快推动投贷联动试点,发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联动,通过银行业资金的介入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客户,优化整体市场的融资结构,降低宏观杠杆率。
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工作
2018年,我国经济在防止过剩产能反弹的同时,提高供给质量成为主攻方向。在对今年的工作部署中,各行突出强调了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进出口银行在其工作会中提到,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农行会议要求,要切实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强调了银行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将自身改革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同样是今年银行业的一大工作主题。
邮储银行会议明确转型发展主线,提出“一大一小”的贷款组合策略:“大”要面向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小”要面向个人、小企业法人等零售客户,以产业链金融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纽带,以小撬大,以大带小,实现“一大一小”协同发展,发力要精准。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北京银行今年工作会议的一条鲜明主线,该行从十个层面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路线图”。其中该行明确,今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坚定推进转型发展战略,继续向零售转型、向小微转型,并在提升业务占比的同时,强调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零售、小微业务的利润占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深入推进区域布局战略,围绕首都定位,深耕首都市场,进一步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特色品牌,形成高质量、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