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养老金医保补助继续涨 大病险1700多万人次受益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6日

    “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继续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取消流量“漫游”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强托幼全程监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温暖和振奋。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报告提出: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与缺口进行有效调剂,减轻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地区支付压力,为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3500元的起征点,是2011年调整后确定的。全国政协委员石文先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扣除,意味着充分考虑纳税人家庭构成、生活支出等因素,给予减税实惠,在推进个税改革中是非常关键的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阎志表示,推进个税改革将给群众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会达到拉动消费升级、调节收入分配等综合效果。
 
  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补助再增40元
 
  直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报告提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主委史可说,公立医院的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以药养医,调整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要注重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过去5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将进一步织密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网。
 
  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30%
 
  报告提出: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工信部部长苗圩5日表示,工信部将重点围绕降低手机流量费、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和专线资费等持续加大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近年来,用户对套餐中区分全国和本地流量问题反映较为突出,希望像取消语音漫游费一样,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苗圩说,工信部力争让广大用户及早享受到实惠。此外,工信部还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继续推进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建设,深挖降费潜力,改善网络服务质量,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更好的网络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提速降费上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提速上,光纤宽带与移动4G网络规模全球第一,70%以上用户使用50M以上宽带,近10亿用户用上4G网络;在降费上,推出了宽带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等举措,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大幅下降。
 
  “提速‘提’的是企业竞争力,降费‘降’的是社会总成本。”苗圩说,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降低手机流量费、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和专线资费等持续加大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建设数字中国加油助力。
 
  新能源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三年
 
  报告提出: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专家表示,这将促进二手车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汽车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国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人大代表尤良英建议,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后,应加快推进二手车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二手车交易秩序,促进二手车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带动汽配、维修、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国汽车市场不断优化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兰念瑛说,推动多领域降费,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释放消费活力。她建议在降费的同时,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市场活力。

分享:

来源:华商晨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