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消费升级利银行好零售转型 产业升级影响对公业务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

    证券时报记者 马传茂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多处措辞和表述都与银行业息息相关,证券时报记者细细搜集这其中关于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提法,并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希望能够梳理出今年银行业发展的大致逻辑及发展机会。
 
  消费升级拉动
 
  银行零售业务
 
  通篇来看,报告对消费领域颇为重视,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诸多具体举措,涉及消费升级、汽车消费、旅游、网购等领域。
 
  此外,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等举措,也是刺激消费的得力之举。而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也有望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随着近年来企业盈利改善带动的居民收入的持续改善,消费仍有望在2018年保持稳中有升,消费升级以及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带来的消费提升值得关注。
 
  而对银行业来说,消费提升首先将对零售银行业务产生正面影响。“零售消费贷款规模增长受宏观投资的影响小,是银行在基建投资以外生息资产增长的关键,《报告》给予银行零售转型明确的信号。”华泰证券大金融团队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
 
  事实上,零售转型在去年就已经成为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新动能,不少银行消费贷款、信用卡及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带来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高,今年更是如此。
 
  同样列入零售银行业务的房贷业务境遇则截然不同。银监会强调2018年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控制其过快增长,市场也预期按揭贷款信贷额度将趋紧,利率将继续上浮。近期北京地区银行全面收紧了与购房有关的贷款业务。
 
  对公业务调整方向
 
  除消费领域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行业发展的表述,银行业亦可从中发掘更多发展机会。
 
  报告提及,要“发展壮大新动能”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体涉及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互联网+” 、大数据及智能产业、高端制造业的侧重发展,也涉及运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即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不少银行都在近年积极调整对公信贷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企业“走出去”等领域的信贷配置,并大力提升对小微及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
 
  此外,报告还提及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这包括企业优化重组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个领域。商业银行去年对此积极性也颇高。
 
  民生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在去年四季度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现在“对公银行”概念受冷落,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进入L型平台期的真正确认,“对公银行”的估值将逐步修复,这也是2018年银行股投资的大机会所在。
 
  当然,持续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对于银行而言,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的不良贷款风险依旧不容忽视。报告也强调要“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
 
  连续四年提及普惠金融
 
  作为近年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普惠金融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受到关注。事实上,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4年提及普惠金融。
 
  不过与2015年、2016年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只提到“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今年报告中则强调“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表述上存在差别。
 
  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认为,目前普惠金融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普惠金融服务盈利性较差与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的特征存在矛盾、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外部经营环境及配套政策不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缺乏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
 
  “在发展初期,普惠金融事业部独立核算和运营难度很大,需用其他盈利补贴发展,同时需做好成本核算与资源分配的平衡;而小微企业的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信息分散,部分地区信用环境不佳,外部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均影响开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高建平称。
 
  他表示,需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政策环境,包括宏观方面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地方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及监管层面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监管框架、环境方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