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保险综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保险一哥”
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小险企说话了,提议差异化监管
人大代表为中小险企说话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张琳教授
提议保监会设立中小保险公司发展部
对中小保险公司实行差别化监管
民盟湖南省委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张琳
摘要
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存在是市场供给缺陷的有力弥补,但目前经营利润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困难。
建议保监会设立中小保险公司发展部,对中小保险公司实行差别化监管,研究市场退出机制,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业务审批向剩余市场和创新型方向引导。
截止到2017年11月,全国有原保险公司170家,其中人身险公司86家,财产保险公司84家。
2017年1-8月,财险保费收入占比前五和前十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73.51%和84.92%,人身险保费收入前五和前十的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2.93%和71.59%, 经营利润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困难。
财产险公司利润主要集中在中国人保和平安保险,一半以上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在占公司业务比重70%以上的车险业务上都是亏损的。
多数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同样面临经营利润低下、高价值业务占比低、管理基础薄弱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这种市场利润过度集中的现象不符合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发展特征,也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困难的原因
1. 宏观层面上整个金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形成外部溢出力量,一定程度扰乱寿险行业的经营本质与市场环境,中小寿险公司或主动或被动采取跟随战略,加入了短期理财产品的红海竞争,而偏离保障型的寿险主业;财险公司主要在车险市场跟随大公司参与手续费竞争。
2. 股东层贪大求快,战略定位不实际。大多数公司没有真正把自己定位为一家中小公司,而且一味追求全国布局、做大规模,公司经营模式缺乏自身特色,过于依赖复制大公司模式,缺乏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以及相应的配套经营体系。
3. 人才机制不匹配,中小公司经营严格意义上是创业,需要创业型人才,相当一部分小公司内部充斥着追求职位、待遇、安逸的人员,缺乏小公司创业期必要的创业精神,加之中小公司品牌和战略愿景不清晰,很难吸引创业型人才。
4. 监管层宏观上支持专业化、创新性公司,但是微观上无差别对待、一致化管理。例如保险公司无论大小都要设立一样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专业化公司固定费用居高,难以摊薄。
按照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商业模式中的企业组织越相似,对资源的需求越相似,经营的产品和市场基础越相近,竞争就越趋于激烈,为了减少正面冲突,企业必须发展与其他企业不尽相同的生存能力和技巧,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分离;保险业商业生态系统中除了大型保险公司外,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存在是市场供给缺陷的有力弥补,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方针指引下,保监会有必要引导和规范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
对策建议
建议保监会设立中小保险公司发展部履行如下职能:
1. 完善相关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兼并收购机制和退出机制。无论是兼并收购还是退出,都需要一整套的机制设计,以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将由此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建议保监会出清市场过剩供给,破产几家严重亏损企业,降低保险牌照的非正常溢价,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少数股东以股权投资而非经营公司为目的进入保险行业的机会空间。
2. 实行差别化监管。中小公司,特别是小公司尚在初创阶段,经营情况和风险特征与大公司差异显著,风险较大,需要专门的监管政策。应允许中小型保险公司不必设置大而全的管理部门,部分业务外包。降低组织纵向复杂度。中小保险公司可通过纵向简化层级、管理适度授权成就灵活扁平的组织架构。
3. 中小型保险公司业务审批。对于小型公司不开放与大公司相同的业务领域,引导中小型保险公司深度挖掘细分市场,建立剩余市场机制。例如寿险市场上老年人保险就是空白,财险市场上有竞争力、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责任险也非常稀缺。
4. 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客户体验。小公司船小好调头,要鼓励小公司紧跟科技发展,运用创新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希望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能为保险行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保险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