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监管连下文鼓励银行补资本 央行打开新补充工具闸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记者 宋易康
 
  影子银行的作用之一便是规避资本监管。随着去年银监会对银行业市场重点整治,银行同业、理财、表外等影子银行乱象虽然收敛,但银行资本压力却凸显。
 
  过去一周监管接连下文,鼓励银行“补血”。3月12日,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下称《意见》),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创新。
 
  无独有偶,2月27日,央行就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布2018年公告第3号,打开了新型资本补充工具闸门——资本补充债券。
 
  而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大幅下调拨备红线:拨备覆盖率最低120%,拨贷比最低1.5%。除了加速银行不良释放与核销外,对资本补充也有间接作用。
 
  在此背景下,银行“花样”融资补血已然开启。3月12日,农业银行公告,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不超过274.73亿股A股,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00亿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除了上述农行拟定增千亿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外,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已经开始“花样”补血。
 
  例如,3月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发审委召开吴江银行25亿元可转债发行审核工作会议。江苏银行2月2日晚间也公告称,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200亿元。
 
  此外,二级资本债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已经发行二级资本债126.5亿元。
 
  银行缘何在这个时间点着急补充资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补充资本与监管强化有一定关系。目前穿透式监管和回表都加大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原来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规避资本监管,去影子银行加大了银行对资本的要求。
 
  3月9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两会“部长通道”上指出,去年银监会对银行业市场进行了整治,重点是治乱象、补短板。治乱象方面聚焦在同业、理财、表外,整体效果很好。例如,同业资产和负债大幅下降,到1月份理财同比只增长了1%,表外业务开始收缩。
 
  在此情形下,要保证实体经济得到足够资金支持,必须对银行补充资本,否则银行信贷能力将急剧下降。
 
  央行公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28亿元。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393亿元,同比少增3264亿元。曾刚指出, 社融增速低于贷款增速,说明融资结构向贷款方向调整, 带来的资本损耗比原来非贷款的社融(影子银行部分)高得多。
 
  曾刚认为,如果银行感到较大资本压力,信贷能力受限,承接不了表外回表,则会造成实体经济“缺血”的情况。所以从宏观审慎角度,为了保证银行满足符合实体经济要求,监管上需要适当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另一方面,银行业资本监管规则也在强化。例如,根据银监会资本新规过渡期安排,到2018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1个百分点。
 
  曾刚称,银监会要求中国银行业2013年实施新巴塞尔Ⅲ要求,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最终2018年底达到这一资本监管要求。这意味着,即便没有影子银行规模缩减的监管压力,中国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熊启跃还对第一财经指出,目前大行对新巴塞尔Ⅲ资本要求已经达标,不过压力在于2018年中行、建行将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第一级升级为第二级,需要额外增加0.5%资本要求。
 
  熊启跃表示,目前中国有4家G-SIB,在全球第30名到50名的名单中,中资银行如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下一步也有潜力进入G-SIB,未来资本达标压力将提高。
 
  新型“补血”工具扩充
 
  目前,我国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品种相对有限,主要包括普通股、转股后的可转债、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等,而可以称之为“资本补充债券”的品种,仅有二级资本债券一种。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目前有17家中小型银行机构正在排队上市。另一方面,上市银行定增很难,可转债也在排队。截至3月5日,商业银行中待发的可转债规模高达188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二级资本债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可以拓宽的渠道。
 
  此次《意见》对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提出了四大建议。一是积极扩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充分发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补优势;二是积极研究增加资本工具种类。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资本工具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扩大投资者群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研究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证券机构、基金公司等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政策,扩大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主体;四是简化资本工具发行的审批程序。
 
  而此前央行已就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发布2018年公告第3号。
 
  兴业研究鲁政委对此表示,公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这是对我国银行业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品种的扩充。
 
  鲁政委认为,央行公告中将“资本补充债券”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资本监管要求而发行的、对特定触发事件下债券偿付事宜作出约定的金融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这个定义,既包含了二级资本债券,也包含了未来探索的、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同时,资本补充债券可以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实施减记,也可以实施转股。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于2月28日印发的《通知》,对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进行了“明码标价”,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拨备计提标准。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认为,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