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赖秀福:防风险推动银行业行稳致远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本报记者 张末冬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使银行业系统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风险考验着监管的艺术。如何行使好监管职能,化解银行业潜在的金融风险,无疑是近几年监管者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防风险首先需要找 ‘病灶’,进而 ‘对症下药’,最终 ‘药到病除’。”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一些主要的金融风险,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同业理财表外等交叉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其产生的根源都在于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对此,监管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制度规则等,最重要的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这一核心内容必须要跟上,以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风险
 
  赖秀福谈到,近年来,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管理产品领域,以创新之名开发了不少长链条、跨行业、跨市场、层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各类通道业务流行,资金最终流向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领域,这不仅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也引发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强调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业才能枝繁叶茂。
 
  为此,无论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居民,也包括金融机构,都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在发展实体经济中创造价值和利润。金融业要做好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杠杆率稳住,把金融“过剩产能”去掉,把通道业务压降,把服务成本减少,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和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修复国内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才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
 
  抓住四个突破口防风险
 
  那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抓住哪些突破口?
 
  “如果我们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比喻成 ‘战役’,那就要在 ‘战术’上作出相应安排,既不能让 ‘黑天鹅’飞起来,也不能让 ‘灰犀牛’冲进来。”赖秀福具体谈到以下四方面内容。
 
  首先,要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合力。金融风险是经济金融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叠加共振的必然后果,而地方债务、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风险都是外部发展因素在银行业的镜像反映。因此,要“跳出金融看金融”,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良性循环”的高度出发,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合力。
 
  其次,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制度规则。金融监管要制定好“游戏规则”,避免“丛林法则”、避免“真空地带”。同时,要密切关注、深入分析金融发展趋势,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做到未雨绸缪,不能亡羊补牢。既要重视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又要准确把握中国实际,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监管新路。比如,针对资管业务中的套利行为,资管新规提出了统一的杠杆率、嵌套层数、准备金计提和信息披露等监管规则,必将对资管业务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再如,针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可考虑在国家层面出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法和反高利贷法,采取疏堵并举的手段,达到“海晏河清”的效果。
 
  再次,要强化资本管理,丰富监管工具。用好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弹性存贷比监测等简单有用的工具,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比如,近期银监会下调了拨备覆盖率要求,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资产质量,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因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还在于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股权管理和董事会建设,这是金融业行稳致远的“基石”。
 
  从行为监管入手防风险
 
  在具体的监管方式、方法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功能监管,更要重视行为监管。
 
  对此,赖秀福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称:“如果只管机构监管不管功能监管,相当于一张网只有 ‘经线’没有 ‘纬线’,那么这张网将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并重,打造 ‘经纬交织’的金融监管网。”
 
  他表示,无论何种类型的从业机构,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都必须接受监管,按照法律属性和业务功能明确适用的监管规则。当前要重点加强资管业务的功能监管,认真落实资管新规,坚持业务更精炼、链条更缩短、报表更干净,把过度嵌套的东西“撇出去”,进行“穿透式”管理。“关于行为监管,如果把审慎监管比喻为 ‘医生’,致力于发现和处置风险,那么行为监管更像是 ‘警察’,关注机构行为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他表示。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