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寿险电销市场优胜劣汰 转型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6日

    近日,中保协发布《2017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并指出,去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稳步,总体保费规模呈上升态势;险种方面,意外险成为购买的主力险种;公司方面,中资公司在规模和增速上占市场主导,外资公司则在人均产能中表现良好。
 
  保费规模同比上涨21%,前五家公司市占率达76%
 
  具体来看,去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99亿元,较2016年增长21%。其中,自建机构保费较2016年增长17%,合作机构保费较2016年增长31%。
 
  值得关注的是,全年保费收入来自经营电销业务的29家人身险公司,前5家公司占据了市场76%的份额,其中平安一家公司市场份额高达46%,对此,中保协指出“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平安人寿、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泰康人寿和阳光人寿的保费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从各公司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66%的公司电销业务规模保费呈现增长态势。
 
  从渠道来看,去年全行业通过自建机构实现保费近147亿元,其中平安人寿凭借92亿元的保费收入稳居第一,阳光人寿等其余10家公司通过自建机构取得的保费均在亿元以上。其次,寿险电销通过合作机构实现保费52亿元,其中,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等11家公司通过合作机构取得的保费均在亿元以上。
 
  优胜劣汰,保费规模占比小险企或将逐步退出电销市场
 
  中保协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数量呈阶梯式增长趋势,但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呈下滑趋势。去年全年国内寿险电销市场共有29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截至年底,仍有26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中保协预估,“在未来几年,保费规模占比较少的中小公司将逐步退出电销市场。”
 
  据悉,在开展业务的29家公司中,中资公司18家,外资公司11家。其中,中资公司规模保费153亿,占比77%,外资公司规模保费46亿,占比23%。中资公司保费增速超外资公司,中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22%,外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16%。
 
  产品结构以保障型产品为主,意外险仍为主力险种
 
  值得关注的是,中保协指出,“寿险电销产品结构较2016年有明显调整”,意外险仍为电销渠道的主力险种,规模保费71亿元,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36%。
 
  人寿保险全年实现保费58亿元,落后意外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健康险实现保费42亿元。此外,年金保险实现保费27亿元,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14%。
 
  在人力方面,去年寿险电销行业销售人力达7.7万人,较年初增长3%。行业整体年度脱落率为13%,较2016年降低0.6个百分点。中保协表示,目前各公司间差异较大,中国人寿等7家公司优于行业水平,友邦人寿等21家公司较行业整体水平差距较大。
 
  人均产能方面,去年行业整体月人均产能为2.3万元,较2016年增长15%。从各公司来看,人均产能前十名有六家为外资公司,其中,光大永明和招商信诺人均产能均在4万元以上。
 
  综合来看,中保协指出,去年电销行业稳步发展,各项关键业务指标表现平稳,但随着移动互联、AI技术等新科技应用,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电销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电销如何转型,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继续发挥电销新渠道的优势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蓝鲸财经 李丹萍 实习 范梦柯)

分享:

来源:蓝鲸财经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