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上市险企补提准备金有望继续减少 折现率略有上调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7年净利润实现较高增长。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背后两大原因,一是投资收益提升,二是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上升,导致补提的压力下降。
 
  其中,后者的折现率尤为关键。以750天国债收益率为基准,2016年的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明显下调,导致险企准备金补提大幅增加,并对险企当年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不过,2017年这一现象趋于好转,上市险企补提准备金规模低于2016年,且净利润增速都已“转正”。
 
  对于2018年,业内人士对记者称,仍要参考国债收益率情况,若不出现大幅下行,预计折现率将略上调,对今年险企利润数据来说是好消息。
 
  折现率略有上调
 
  由于人身险合同的长期性,保险公司需要计提准备金,以应对未来赔付所需。准备金的计提,需要对多个因素作出精算假设,包括折现率/投资收益率、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保单红利假设及费用假设等,并在每年对这些假设重新估计,以评估准备金计提得够不够。
 
  如果综合下来发现,准备金还不够,则需要对其进行“补提”;如果准备金多了,就进行“释放”。
 
  从历年上市险企披露情况看,以“补提”准备金的情况居多,只是补提力度每年不同。2012年~2014年,四大险企因变更精算假设而补提的准备金都在几十亿元水平,2015年补提大幅增加至420亿元,2016年补提金额更达到592亿元。
 
  2017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变更折现率等假设而补提的准备金,分别为90.23亿元、321.93亿元、90.24亿元、82.82亿元,较2016年的补提金额,两家增加、两家下降。
 
  从折现率看,4家险企2017年总体略有上调。
 
  中国人寿对传统险的即期折现率假设,2017年末为3.31%~4.86%,相较2016年末的3.23%~4.68%,整体上行。
 
  相较之下,另外3家的折现率假设也有上行特征。中国平安的即期折现率假设2017年末为3.16%~4.75%,2016年末为3.12%~5.00%。中国太保2017年末的即期折现率假设3.25%~4.80%,2016年末3.23%~4.94%。新华保险2017年的折现率假设为3.16%~6.42%,2016年末为3.23%~5.32%。
 
  折现率走势有望再上行
 
  多位寿险精算师对记者称,从各精算假设来看,对传统险准备金计量产生最重大影响的,就是折现率假设,上市险企中的中国平安对此也有说明。
 
  折现率假设与国债收益率挂钩,具体是以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综合考虑税收、流动性溢价、逆周期因素等来确定。2016年,四大险企大幅补提传统险准备金,主要原因就在于2016年下半年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拉低了750天国债收益率基准曲线,折现率下调。
 
  准备金的变化会对险企的当期利润造成直接影响:补提准备金,当年利润减少;反之亦然。
 
  比如,2016年四大险企解释净利润下滑时,就将“传统险准备金折算率假设变化”作为一个主要原因。2016年,四大险企合计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滑14.5%,其中的国寿、太保、新华都有三到四成的盈利下降。
 
  从2017年开始,准备金对险企的盈利负面影响有所好转。数据显示,A股4家险企2017年末变更精算假设而补提的准备金合计为585.22亿元,低于2016年的准备金补提金额,对2017年利润的负面影响减弱。2017年四大险企净利润增速都已转正,各家增幅在8.9%~68.6%之间,合计净利润1413亿元,同比大增43.51%。
 
  对于2018年的折现率走势,有大型寿险公司精算师对记者说,主要还要看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从目前趋势看,若国债收益率不出现急剧下行,今年的折现率可能略微上行,对今年的险企利润数据来说是个好消息。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