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地方政府打造金融平台 实业资本渗透保险股权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艺良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 本报记者 张艺良

  由于“双牌照”等问题,国内的保险公司出现了频繁的股权转让和整合。在这过程中,银行资本和事业资本同时渗透到了保险领域。银行资本和实业资本对保险股权不同的图谋,将使这些“被转卖”的保险公司呈现不同路数的发展模式。

  “泰达系”&“海航系”

  近日,中国太平在港交所发布公报表示,该公司已经和潜在买家订立框架协议,据此,待潜在买家满意尽职调查的结果后,公司及潜在买家同意订立正式买卖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太平同意出售及潜在买家同意购买公司间接持有的全资附属公司民安中国的全部权益。同时,公告表示,满意尽职调查将在一个月内完成。

  目前,中国太平旗下拥有太平财险和民安中国。由于按中国内地《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同一机构控制的两家保险公司,不得经营存在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因此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考虑到监管要求可能令公司实施关于中国财产保险业务的策略及计划造成困难,因此,公司董事及高管开始与潜在买家讨论交易建议。

  对于公告中提到的这个神秘的潜在买家,目前市场认为最大的可能性将是海航集团。因为海航之前一直在金融业布局,其触角已经伸到期货经纪、信托、金融租赁等。去年3月,其已经布阵寿险,新光海航人寿是海航在保险业迈出的第一步。因此外界对海航会再次布局财险可能性的认同率也非常高。

  如此布局保险行业的实业资本不只有海航一家。总部位于天津的泰达集团早在2003年就已经投资寿险,和英国标准人寿各出资6.51亿元成立恒安标准人寿。而就在两周前,泰达股份增资4亿投向渤海财险,使得包括泰达控股、泰达集团、北方信托在内的“泰达系”公司已经占据渤海财险69%的股权。经此一役,“泰达系”也已经布局寿、财二险完备。

  除了这些借股权买卖之际进入到保险行业的实业集团外,诸如中国石油、天茂集团等则在险企成立之初就已经埋伏在其中。因此,其实目前国内的实业资本在保险行业的势力并不比银行弱。

  实业系VS银行系

  由于银行和实业资本的性质不同,当其控股保险公司后很有可能会将其带上不同的道路。对于这两派保险公司的发展,各方有着不同的看法。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分析人士。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报记者表示,银行系的保险公司以后更可能推出理财为主保障为辅的产品,而实业则相反。同时,他认为,目前实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偏向于股权投资的意味更重。

  郝演苏认为,由于目前银行对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都是大银行对小保险,因此都处于试验的模式,今后的前景还不好确定。但他表示,银行最好不要将其业务和保险公司业务进行整合,如果只是资金上的支持倒比较可行。因为他认为,世界上目前保险和银行的联姻成功的并不多,如果业务进行整合,反而会因为是自己手下的保险公司,没有竞争,使得银行在这方面的利润下降。

  郝演苏认为,实业资本保险股权的渗透在今后一段时间会是增值的。

  银河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许力平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实业资本进入到保险,很多都是地方政府打造的金融平台,目前拿牌照的倾向更重。他认为,产业资本是有协同效应的,银行属于金融门类,一些银行也一直在代销保险会比较熟悉。因此银行系的保险公司在今后会更有发展。

  许力平认为,银行对于保险最大的帮助还是在于客户资源,同时银行的人员经过培训更容易成为保险的销售渠道。而同之前的代理销售相比,许力平表示,之前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更主要的还是保险公司的存款,手续费等方面带来的收入,在银行盈利中的比例很少。

  东方证券证券分析师王小罡也比较看好银行系保险公司,他认为,实业系保险公司还要区分来看待。因为一类是民间资本,一类是央企。央企为背景的保险公司在财险方面可能会有一定优势。民间资本在这方面则优势不大。

  王小罡对于事业资本在保险公司方面的股权投资也并不认同,他认为,一些保险公司没有稳定的盈利,有的甚至亏损,反而需要资本的不断补入。他同时提醒,有一部分实业在收购时看重保险公司的现金流,而现金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一个滞后指标。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