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城农商行离职潮:被金融科技逼至墙角 转型路寸步难行

来源:一本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2日

    文 | 米格
 
  最近的城商行、农商行,深陷焦虑中。
 
  原有业务本就举步维艰,而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如大兵压境,正在侵吞它们的领地。
 
  它们试图迎头赶上,却深陷定位难寻、数据缺失、人才匮乏等难题中。
 
  “我们看到了问题,却在体制、资源上都无法解决,实在是太无力了。”某城商行副行长林晟称。
 
  曾经的铁饭碗岗位,如今却正在遭遇大面积离职潮……
 
  01离职潮
 
  2013年,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对全国103所重点高校的5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结果显示,银行,是这51000多名学生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
 
  而4年后,当你再去问一位银行从业者,银行工作如何,恐怕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正颇为焦虑。
 
  “头发都快掉光了,业绩压力巨大。”某城商行的信贷员郑小霜称。
 
  很多银行从业者都承认,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业绩压力。
 
  事实上,每个月分给一个银行职员的任务量,已经超过百万元。
 
  比如,在某城商行,一位信贷员的任务量,是200万存款和1000万的贷款。
 
  以前,达成这样的业绩,并不难。
 
  但如今,却难如登天。
 
  城商行和农商行,正在丧失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比如,它们吸储的核心人群,正在萎缩。
 
  小镇和农村正在面临“空心化”,大量人口流往更大的城市。
 
  “如果完不成任务量,每个月只有2500的基本工资。”郑小爽称。
 
  曾经的铁饭碗,如今正变得岌岌可危。
 
  这些银行正在变成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尽管银行很少主动裁员,但调岗很常见。
 
  城商行会将其他岗位的职员,转到业务岗位,以缓解业务压力。
 
  而这样一来,员工所承担的风险与考核模式,也会变得不一样。
 
  “事实上,一些员工的能力并不能与职位匹配。”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高级小微金融顾问丁宇直言,“他们的收入也就下降了。”
 
  “实际上,这样的境况已在城商行持续好几年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铁饭碗不再存在,大量的年轻人,主动从城商行、农商行离职。
 
  “这两年,稍微有些能力和野心的人,都从银行走了。根本留不住人。”林晟称。
 
  02 焦虑不已
 
  事实上,城商行坐吃利差的时代,已经过去。
 
  林晟最近已焦虑到不行。
 
  “我们吸储量下降,推出的信贷产品也效率低,客户少。”林晟称。
 
  而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蚕食它们的领土。
 
  “金融科技公司,已将触手伸到了五六线城市和农村。它们的效率很高,放款也快。”林晟发现,抢客户大战已打到了门口。
 
  银行的盈利和服务等模式,都遭受了新的考验。
 
  过去,很多小店,比如小规模的饭馆,都是在地方银行借贷。
 
  而现在,一些金融科技平台推出了金融产品,小店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借贷,效率更高。
 
  在获客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线上数据直接获客,传统银行还需要线下网点,效率千差万别。
 
  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银行威胁最大的是:差异化定价。
 
  靠着大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给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风险,来进行差别定价。
 
  而这,就打破了银行的固化利率。
 
  “甚至有些好的客户,可以从金融科技平台,拿到比银行更低的利率。”林晟称。
 
  “它们最难受的是,以前还能熬,现在却活不下去了。”丁宇直言,“过去,银行还可以把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而现在,这个核心业务的比重已经变低了,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它们不知道,钱该往哪个地方投。”
 
  几乎所有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意识到,再不改革,就必将被时代淘汰。
 
  理念落后、业务陈旧、人员臃肿……当金融科技的快车轰隆隆驶来时,传统银行几乎都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被淘汰者”。
 
  但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直太难了”。林晟对此,深有体会。
 
  03 自建团队
 
  银行要转型革命,需要先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是自建,还是外包?
 
  如果是自建,银行就要开始买数据、组建团队,自己建模。
 
  林晟最开始时,尝试的就是自建。
 
  他在银行内部发起过一次“科技行动”,开了几次动员大会,煽动了银行内部一帮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准备组建一个“科技部”。
 
  结果,光搭建一个新的部门,就让他寸步难行。
 
  “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需要去董事会报批,审核了多次,各方博弈了很久,半年还没批下来。”一气之下,林晟直接在原有的信用卡部插入了几个人,开始干。
 
  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也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他的一些创新操作,“推动起来特别难”。
 
  紧接着,林晟就深陷“招人难”的困境中。
 
  “大多数城商行、农商行,不具备这个能力。”丁宇认为,人才,是最核心的难题。
 
  “在它们本地,基本上很难招到一流的人才。”多位银行从业者告诉一本财经。
 
  这些专业的人才,在金融科技市场上,已是高度稀缺。
 
  “就算把人从美国挖回来,无论是工资、股权激励,还是发展前景,它们都无法满足归国人才的需求。”丁宇称。
 
  “体制内的工资,实在太低了,毫无诱惑力。”林晟表示。
 
  此外,它们还面临第三个难题:数据缺失。
 
  “银行的小微企业数据,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完善过。”丁宇直言。
 
  过去,小微企业信贷一直采用走街串巷的方式获客。
 
  而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数据本来就少,而数据的收集和保存,银行也一直未重视。
 
  “我们想搭建数据库,翻以前的存档数据,发现除了金额、利息和一点点银行流水资料外,一无所有。”林晟称,在银行内部,数据意识一直未形成。
 
  没有人才,没有地位,没有数据,一年之后,这个轰轰烈烈开场的“科技行动”,惨淡收场。
 
  在传统银行的繁冗体制下,要来一次摧枯拉朽的“改革”,实在太难。
 
  自下而上,几乎不可能成功;从上而下,前进速度也如龟爬。
 
  因此,完全自行建模,目前来看,很难走通。
 
  “科技行动,最终成了困兽之斗。”林晟自嘲。
 
  04 外部联合
 
  如果自建这条路很难走通,另外一条路——请外援,又当如何?
 
  最近一年,我们频繁看到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新闻。
 
  而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也意识到未来“金融监管”将会趋严,开始纷纷准备脱掉金融的外衣,往“2B”之路转型。
 
  “我们不再是运动员,我们给运动员送水。”各家金融公司纷纷打出了这样的旗号。
 
  这种合作,看起来确实是双赢。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流量,还能提供风控模型。
 
  而银行,就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以及金融牌照。
 
  双方开始携手,但却很难无缝对接。
 
  “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只想授人以鱼,并不想授人以渔。”林晟称。
 
  林晟曾经和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对方看到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却并不告诉他们如何解决。
 
  “只是不断地和我说,买他们的产品,就能解决。”
 
  通常情况下,金融科技机构给中小银行提供流量,获得的利润是四六分配。
 
  事实上,与一些大的流量平台分润,小银行是没有议价能力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城商行组建了联盟,抱团取暖,如山东城商行联盟。
 
  原本强势的银行,如今也因为理念和技术的落后,开始被挟制。
 
  对于它们来说,这可能不是长久之路。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难,银行还是需要自己建立模型。”
 
  丁宇为银行提出了一些迂回抵达未来的方式,比如,先和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学习其中的方法,等自身数据完善、技术成熟后,再尝试自行建模。
 
  银行“躺着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铁饭碗”完全被打破,再也不能“混日子”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科技公司成为了鲶鱼,促成了传统金融的觉醒。

分享:

来源:一本财经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