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不要把“对”的保险产品 卖给“错”的人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

    ■冷翠华
 
  当前,“保险姓保”的价值理念正在回归,险企创新发展、错位竞争尤其重要。欣慰的是,在保障型产品开发方面,险企花心思、下功夫,常有自带亮点的产品出现;但遗憾的是,在营销过程中,亮点常被无限放大,而理应强调的一些重要因素却被故意忽略。笔者认为,险企创新发展,开发好产品是第一步,但还须防止把“对”的保险产品卖给了“错”的人;消费者则要明白,买前擦亮眼强于事后去维权,细看、多问。
 
  在保障型产品创新方面,近两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高端医疗险。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2017年财险公司高端医疗险呈井喷之势,截至去年底,15家财产保险公司共注册了38款高端医疗产品,保额明显提高、保费显著下降,免体检、投保手续更便捷等,都成为高端医疗险创新的亮点。
 
  客观来说,险企在医疗险产品设计和投保方式上进行了很大创新,大大提升了医疗保险的热度,促进了保险理念的普及,部分产品甚至引领了新潮流。医疗险以其消费型、高杠杆的特点,成为经济基础较弱的人群转移风险的最佳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营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把对的保险产品卖错了。这集中表现在,夸大产品亮点,而对注意事项避重就轻甚至故意混淆概念,从而埋下纠纷隐患。例如在创新过程中,一年期医疗险的保额从100万元、300万元上涨到600万元甚至1000万元,单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倘若能经得住精算检验,险企为了错位竞争而提升保额,无可厚非。但在销售过程中,高保额往往成了唯一的卖点,被反复强调;事实上,续保风险等核心问题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针对营销乱象,监管机构正多措并举,一边反复强调“续保”这一风险点,一边对自媒体保险营销乱象进行重拳整治。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涉及人身保险事件11707起。其中,销售纠纷投诉4907起,占比41.92%。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险种方面,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型产品投诉显著增加,同比增长41.63%。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如何防止把对的保险产品卖错了?在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措施的同时,险企和消费者都需要行动起来。
 
  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营销体系的管理,尤其是自媒体和产说会等渠道要加强监管,严明对营销员的奖惩措施;对于消费者而言,则要注意在出手前多问、细看,全面了解,不要只看片面介绍或听营销员的一面之词,购买前要擦亮眼睛。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