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9日
由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各出资50%联姻而建的海尔纽约人寿,走到了“婚姻”的十字路口—外方股东或将全资退出合资公司。在过去半年以来,这是第3家上演“外退中进”大戏的合资寿险公司。
2009年,金融混业经营风生水起,银行参股保险公司业务正式开闸。几乎同时,保险公司股权交易骤然频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东“隐退潮”悄然成风。
种种信息显示,保险公司股权更迭的大幕已然拉开。
前景暗淡
今年,正值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的“婚姻”度过7周年、迈入第8个年头之际。这桩中国白电巨舰与美国老牌保险之间的联姻难道真要止步于“七年之痒”?
对此,两位主角的态度非常微妙,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纽约人寿相关负责人先是避而不接电话,继而又委托相关公关公司发来邮件称“按照公司政策,我们不对市场传闻作出评论”。
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则强调,作为海尔与纽约人寿各持50%股份的合资寿险公司,海尔纽约人寿目前运营正常,且海尔集团对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的投资是“长期投资和战略性投资”。
海尔纽约人寿现行代理总裁张力的助理则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郝演苏教授认为,海尔拥有的家电客户并未实实在在转化为海尔纽约人寿的潜在资源,这使得当初吸引纽约人寿联姻海尔的一大诱因落空。纽约人寿在海尔纽约人寿身上看不到盈利的前景,萌生去意、另觅新欢则是自然的了。
来自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1-12月,海尔纽约人寿的保费收入只有4.58亿元,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仅排在第20位,占比还不到1.1%。在同期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中,如中意人寿、中英人寿、首创安泰、恒安标准人寿和海康人寿等,海尔纽约人寿的业绩排位靠后。
海尔“单飞”
消息人士透露,海尔“单飞”的念头并非刚刚萌生。在7年多的磨合中,海尔纽约人寿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两个股东之间理念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不符合海尔集团一贯强势的经营作风。
郝演苏指出,合资寿险公司普遍面临文化差异造成的股东分歧,且随着投资的加大和盈利的缺位,分歧将越来越大。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海尔集团与纽约人寿先后4次为海尔纽约人寿增资,使其注册资本金达8亿元。双方股东资本上的加速在2009年戛然而止。
有迹可寻的是,近期海尔纽约人寿频繁出现人事变动。从2009年8月至今,海尔纽约人寿频密地对重要职能部门进行了四次调整,涉及财务负责人、资金运用部门负责人,以及董事等岗位。
此外按常规,合资保险公司由中方董事任董事长,外方董事任总经理。海尔纽约人寿刚成立时确实如此,其第一任总经理朱立明便来自纽约人寿。但目前其代理总裁张力与董事长崔少华均为海尔集团的代表。
但甩开纽约人寿,海尔“单飞”能飞多高?郝演苏认为,寿险市场竞争激烈,且保险市场与实业完全不同,靠保险经验单薄的海尔自己单干,难度非常大。“比较现实的情况是,海尔加大持股比例,同时在国内找几家股东合作。”
而事实上,海尔已在酝酿“单飞”后的发展大计了。4月1日,青岛海尔公告称,海尔电器成为青岛海尔的控股子公司,此后将大力发展三、四级市场家电销售平台,利用香港上市平台,打造虚实网结合、送服务上门的营销模式及通路。这一平台很可能成为今后海尔保险销售的新渠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