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保险公司应从自身找原因

来源:中国证劵报    作者:丁冰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3日

  ■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丁冰

  提到投连险,保险业界认为这是款好产品——保险保障和储蓄投资相结合“有创新”,优选一篮子基金灵活配置投资账户“有收益”。

  但问及该产品能否在理财市场站稳脚跟,得到的回答就显得模棱两可:这一产品在国外市场都是主流,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就目前情形看,我国还不具备发展投连险的市场条件。

  做出“不具备条件”这样的判断,业内人士一般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投资者尚不成熟,投连险的投资账户并不保底,一旦亏损,投资者无法接受。因此,牛市热卖熊市惨淡,投连险始终无法立足。

  但事实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教育的深入,股票、基金逐渐成为投资主流,再加上2006年-2009年股市的大起大落,投资者已形成了有盈有亏的心理预期。

  与投连险形成对比的是基金,它早于投连险两年进入我国,但目前两者的市场规模和地位上的差距远比两年前要大得多。仅2009年122只新募基金总规模就有2938.30亿份,资产净值达3000多亿元。而投连险,即便是在2009年牛市中,最推崇投连险的中国平安当年卖出的投连险也仅有67.43亿元,全行业投连险保费不超过200亿元。因此,投连险发展不具备市场条件的原因应从保险公司自身找。

  首先,投连险得不到市场认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销售误导。投连险多通过银行渠道销售,来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的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往往较差,但是为赚取佣金,银行柜台人员对客户大谈投连险收益率有多高,但对投资风险和退保费用则语焉不详。遇到资本市场大跌时,亏了本金的投资者无法理解在银行买到的理财产品为何还能亏钱,退保危机自然一触即发。

  而在投连险占比过半的英国市场,投连险销售事务是由了解产品的业务员或者独立金融顾问来完成,一般不会夸大宣传,客户也通常是在充分理解产品特性之后签约。

  其次,投连险得不到投资者信任还源于信息披露的缺失,而这背后的根源是保险公司对投连险定位不当。

  由于投连险的设计摆脱了传统保证保单现金价值的限制,因此能够避免传统保险利差损的风险,提高营运效益,这也是国外保险公司看重投连险的主要原因。

  但在我国,投连险这类投资险种只是被保险公司视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一遇到资本市场向好就一哄而上卖产品,不管自身是否具有足够强的投资能力。遇到股市大跌,即使投资者退保,保险公司照样坐收账户管理费和退保费。

  由于定位不当,投连险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不重视后续的投资服务,无论业绩是好是坏,在投连险年度报告上都不会给投资者一个详细的分析交代。

  投连险进入中国市场已十余年,目前仍在迷茫地寻找出路。可以明确的是,这一产品要想立足,其市场条件需要保险公司来营造。

分享:

来源:中国证劵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