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已确立以金融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12月28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17年国际
金融中心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2016年,上海深化各项
金融改革和试点、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持续集聚,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总体而言,上海已经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
对此,交通
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内金融市场布局来看,上海货币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国内多数重要金融市场均在上海,因此“上海已基本确立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一事,是毋庸置疑的。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时期。
2016年,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不俗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深化各项金融改革和试点上,2016年,上海继续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搭建金融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平台,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加大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建设力度,推动投贷联动试点。
在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创新方面,2016年,上海
保险交易所揭牌运营,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相继开业,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集中定价合约“上海金”,金砖国家新开发
银行、浦发银行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
此外,上海也在努力推动金融机构的持续集聚。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上海业务总部成立,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法人实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相继落户上海,申港
证券公司、华菁
证券公司、上海文广集团财务公司等机构也相继在沪设立开业。
不过,报告也提出了“与纽约、伦敦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的金融话语权。今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7)》指出:“目前我国已发展成当今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拉动全球
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在金融话语权上,我国与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部分由于缺乏像伦敦和纽约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
周昆平也指出,目前我国在部分金融
产品定价以及金融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仍有“进一步”的空间。
那么,上海要如何追赶传统国际金融中心?
报告认为,上海必须积极推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发展配套能力。此外,未来上海还需在国际化上加以着力,尤其是要在人民币的全球角色、金融市场的国际辐射力以及发展更具国际支配力的金融机构方面有所作为。
(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