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张末冬 李国辉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在进博会服务贸易区的汇丰银行展台,《金融时报》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数字集装箱”,七轴机器人手臂展示着汇丰银行如何利用其覆盖全球超过90%贸易流的国际网络处理每年高达5000亿美元的环球贸易,以及利用其遍布全球25个主要市场的“中资企业海外服务部”和50个市场的人民币服务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进博会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开放。2017年,中国消费品进口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已经实现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增长模式的转型。展望未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对全球开放,对外贸易将更为活跃、更趋平衡。
根据相关统计,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对全球企业而言,中国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在为海外企业创造业务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廖宜建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推出了为进博会量身定制的配套金融产品——“中博融”一揽子产品方案,主要针对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口贸易全流程中的金融需求,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整合,为企业量身打造集咨询、融资、支付、避险增值等功能于一体、贯穿进口贸易全流程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多层次产品体系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品牌、信息、渠道优势,提供进出口银行智慧和服务方案。
为服务好首届进博会,工商银行发布了以“工迎进博、行遍寰宇”为主题的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为来自全球的进出口企业提供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其中,工行以“通、兑、捷、达”为切入点,提供线上预约开户、见证开户服务,解决境外贸易商“最后一公里”难题;依托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元素,上线“关汇通”业务,实现“一键直达”的贸易付汇便利;发挥全球清算网络优势,创建“工银速汇”品牌,感受“一点支付全球”结算速度,使全球客户体验“无国界”的跨境金融服务。
以跨境金融服务为业务特色的中国银行更是在此次进博会上“大显身手”,该行将线上及线下外币交易币种增加至62个,其中包含新兴市场货币51种。此外,全面升级“电子交易平台”和“E融汇”两大线上核心交易平台,增加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全面实现24小时不间断外币及商品交易,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币种、全时段、多渠道专业交易服务体系,以专业服务为进博会展商客商的全球化业务需求保驾护航。
另外,11月6日至8日,中国银行还将承办进博会重点配套活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来自世界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0余家海外展商将与7000余家国内客商参与“一对一”对接洽谈,同步穿插安排自由对接,预计累计洽谈时长超过6000小时。
除中资银行外,在沪外资法人银行也发挥境外母行全球化网络和跨境金融优势,通过设立展台宣传外资银行品牌和服务,在展会期间参与论坛演讲、组织专家论坛以及为参展客商提供结算、贸易融资等配套服务,做好进博会相关金融服务支持工作。此次共有9家外资银行参与本次进博会。
《金融时报》记者从南洋商业银行展台了解到,根据此次进博会客群特点,南洋商业银行针对境内采购商和境外参展商的金融产品需求,推出了“南洋商业银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以“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跨境金融”三大金融产品与业务体系为核心,借助信达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有效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资源,提供结算、汇兑、融资、跨境担保增信、汇率利率避险等金融服务方案,满足进博会客群在全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融资、跨境投融资等不同层次的业务需求,服务中外资参展商及采购企业。其中,“南洋商业银行跨境银团贷款业务方案”具有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等特点,可用于支持交通、石化、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新建项目贷款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不同的融资特点,有效服务于境外工程建设采购需求,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投进来”。
同样,在进博会上,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为客户展示了其为一家知名跨国制造企业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示例。该客户拥有繁杂的来账渠道,碎片式的信息对账务核对造成了很大困难。星展银行通过与客户密切沟通,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的账务核对问题。该行首席执行官葛甘牛表示:“星展银行致力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网络优势、完整的金融产品线以及在数字领域的丰富经验,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灵活的金融解决方案。我们将在进博会上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一流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对区域跨境贸易金融的各类需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