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邮储银行:探索果洛高原金融扶贫之路

来源:金融时报 徐贝贝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编者按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跟随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铭记初心 砥砺前行’高峰论坛”前期调研团深入安徽、上海、福建、浙江等地,了解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突出成效。例如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因地制宜,探索“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的高原金融扶贫之路;上海众多外资银行结合自身全球化综合服务优势、先进的合规意识,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致力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些成果不仅落地生根,将金融工具嵌入经济发展最关键节点,也为全国其他银行提供了先进经验。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铭记初心 砥砺前行’银行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青海省地处内陆,是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地区,由于省内贫困人口分布广泛、从业技能欠缺、产业形式单一等因素,导致金融扶贫工作难度较大。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环境最艰苦、经济发展最滞后的自治州,金融扶贫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

  在果洛州,一年有8个月是寒冬,连树苗都难以存活。有人说,在果洛州工作是“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精神回故乡”。可正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果洛州支行的员工扎根雪域,躬身藏区,在坚守中探索出了一条藏区高原的金融扶贫之路。

  “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让扶贫更贴近贫困户

  扎西闹吾是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驻年扎村的扶贫第一书记。“作为扶贫第一书记,首先要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扎西闹吾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为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对全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逐一走访。此外,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信贷客户经理对有互助资金贷款或者有扶贫小额贷款的贫困户进行后续跟踪回访,了解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最终形成比以往信贷信息更完整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

  在获得完整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后,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采取“整村推进、分户授信”的方法,逐户调查、分析,并设计了“一户一策”的授信方案,保证及时放款到位。这不仅提高了扶贫贷款申请和发放效率,最大限度避免了挪用扶贫贷款的行为,也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信贷资料不真实、不完整和贷后管理问题。扎西闹吾介绍说,通过这种模式,该支行在年扎村初次集中投放的扶贫小额贷款已达35.8万元。

  扶贫先扶志。为农牧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不仅要从资金支持上扶贫,还要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将党的扶贫政策、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到位是藏区牧民脱贫的关键。”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开贞表示,“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模式架起了银行和藏区牧民的交流平台,提高了他们的金融意识,延伸了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的深度和广度。

  据介绍,这种模式是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在青海省分行2015年推出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是指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银行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基层支行向贫困户及农牧民发放的无抵押小额贷款。

  截至2018年8月末,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共有22家基层网点办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业务,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信贷工作室57个,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1148笔,金额达1.29亿元。

  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

  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行驶了3个小时左右,《金融时报》记者一行从果洛州来到了玛沁县大武乡年扎村的牧民肉保家。当《金融时报》记者进门时,肉保刚刚放牧回来。“我替合作社放着700多只牦牛和白藏羊。”肉保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自从我入股合作社以来,合作社给我发的工资和分红一年就有三四万元。”

  肉保所指的合作社就是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大力推广的“信贷产品+企业+扶贫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中的“扶贫合作社”。在此模式中,政府拿出指定扶持深度贫困村的专项保证金;银行根据保证金的数额放大3倍到5倍为企业发放贷款;借助于该支行提供的贷款服务,企业得以扩大生产规模,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且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合作社养殖的牛羊;合作社统一养殖、销售牛羊,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通了产品销路;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自家草场等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还可以通过贷款购买牛羊自行养殖,提高收入。最终,贫困户获得企业分红、合作社分红、自行养殖收入和就业收入,达到了脱贫增收目的。整个模式环环相扣,已经形成了闭合循环产业链。

  上述产业扶贫模式得益于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与该省农牧厅合作开发的“授信池”业务。“授信池”业务由农牧厅协调担保资金,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根据担保资金按比例发放贷款。

  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通过与州农牧局协作,将果洛州10家龙头农牧类企业、22 家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授信池”业务名单,以省农牧厅注入担保资金的方式,为辖内贷款客户进行农牧类贴息,有效降低农牧企业贷款资金成本。截至2018年8月末,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发放“授信池”贷款达11.3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支行通过“信贷产品+企业+扶贫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725万元,帮扶的企业赢利累计分红达到98万元,带动了370户、1175人,5个扶贫合作社和近40名当地牧民就业实现增收。

  因地制宜探索普惠金融“流动”新模式

  果洛地区地广人稀、牧民流动性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同时受限于网点建设、人力成本和资金运营等因素,在果洛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难度大。

  2016年,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结合果洛藏区实际,为了解决县域乡村牧民领取低保、草补等政府类补贴资金难,办理银行业务路途远,道路崎岖难行等困难,以县域支行为依托,在县域银行物理网点难以延伸的乡村大力开展普惠金融进村入户,帮扶触手伸向“最后一公里”。

  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以流动服务车和移动展业为载体,为广大农牧民办理银行卡开卡、存取款、汇款转账、基金理财、小额贷款受理和发放等基础金融业务。同时,结合“金融知识进万家”“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当地村民普及金融知识,讲解电子银行等金融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进一步强化村民安全持卡、用卡意识,提升防范网络诈骗和识别虚假网络信息的能力。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牧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实施了“固定平台+流动服务”模式,已经配置了3台功能齐全的金融服务车,服务半径扩展至全省各市州,金融服务车年均累计服务里程已经超过了15万公里。

  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已经形成了“人工网点+自助设备+助农取款点+流动服务”为主体的立体式金融服务新格局。通过流动金融服务车对牧民实施追随式金融服务,该支行有效弥补了银行物理网点覆盖率低的不足,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徐贝贝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