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强化资本管理 农商行忙“补血”

来源:金融时报 宋珏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0日

  近期,资本市场上农商银行身影频现。

  7月23日证监会发审委公告显示,张家港农商银行25亿元可转债发行申请获审通过,成为第5家可转债发行过会的上市农商银行。此次可转债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该行未来业务发展,并在转股后依据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此前,其余4家已在国内挂牌的农商银行可转债发行申请都已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期间陆续通过审核。

  同时,已在H股上市的广州农商银行在日前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通过了发行境外优先股和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的计划,希望以此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完善公司治理能力并实现股东所持股票的流动性。无独有偶,另外两家在H股上市的重庆农商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也分别在此前公布了回归A股或境外优先股发行的计划。

  此外,非上市农商银行的IPO步伐也在加快。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目前,至少有25家农商行正在筹备上市事宜,而正在A股候场的8家农商银行中,有3家处于预披露更新,5家处于预先披露状态。

  很明显,农商银行正在积极寻求各种途径补充资本金。

  与农商银行资本需求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近来多家农商银行被曝光不良率大幅攀升以及被调降评级。如河南修武农商银行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该行2017年底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0.74%;同期,贵阳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从2016年末的4.13%飙升至2017年末的19.54%。另据同花顺统计,今年被调降评级的5家商业银行中有4家是农商银行。

  农商银行一方面急于资本金补充,另一方面不良持续增加,这不免让人们对其中的关联产生联想。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农商银行不良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严监管带来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提高,从而加速了之前贷款分类不准确的中小银行的真实不良暴露。

  从2016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农商银行不良率持续上升,呈现明显的局部性和区域性特征,但行业整体不良情况仍相对稳定。以上市农商银行为例,根据5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和3家H股上市农商银行2018年一季度业绩公告和2017年年报,除吴江农商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外,其他6家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均呈现好转。同时,从农商银行不良率的区域分布情况看,高不良贷款率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西部地区,与整体银行业不良率突出的地区相重合;中部、沿海和华南地区资产质量表现相对平稳;而资产质量本就表现较优的地区,各项数值继续优化,北京、四川、上海、广东等地的不良率均在1.5%之下。

  应该说,相较于对已暴露风险的补偿,农商银行资本金补充需求更多的是出于对未来预期的储备——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信用风险加大和更为严格的监管预期。

  目前,大部分农商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稳定,但因为服务对象、业务特征和风控技术等因素,其所面临风险在中长期可能会高于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农商银行服务区域相对集中,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其客户又多集中于“三农”、小微等“下沉”、分散领域和群体,更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之仍有不少农商银行对县域地区的小微主体使用单纯的担保等传统风控模式,其中一环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就极易通过担保链扩散。因此,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农商银行有必要提前积累资本以备预期风险的出现。

  另外,由于愈加严格的监管,农商银行资本金也会在未来面临很大压力。

  最为紧迫的压力,来自2013年初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这一办法及过渡性安排,商业银行须在2018年底之前满足相关监管要求,其中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10.5%、8.5%、7.5%。对于农商银行来说,资本充足补充压力陡增。

  而更大的压力体现在中长期。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将债券代持纳入表内监管;4月份,《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意味着资管、同业业务将被纳入统一的信用风险监管框架。可以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监管政策出台,框定表外回归表内、类信贷回归真信贷,这些都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越来越大,未来需要更多资本满足其业务发展。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在3月底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经历了H股成功上市和10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后,该行资金运用安排游刃有余,其资本补充的压力主要来自宏观审慎评估趋严、资管新规出台等监管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是对于资本规划、资本补充及合理使用的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制度安排。为保持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资本充足率,农商银行同样需要采取有效手段管理风险资产,规范资本使用方向,满足其业务发展需要。

  对于管理风险资产,一方面要分散风险。《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部分县域地区大额风险暴露问题较为严重。个别企业因为对县域农商银行持股或在地方有较大影响力而获得大量银行贷款,同时,农商银行资金进入资管、同业业务的现象也不少见。如果银行风控水平有限,较高的资产集中度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银保监会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风险监测和防控的通知》,对客户集中度风险敞口展开监管,旨在提示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主动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在更好服务地方的前提下有序控制客户、产业等业务集中度风险。

  另一方面,农商银行可通过与各个机构合作,深入目标客户供应链、生产经营场景,建立精细、有效的风控模式,多措并举管理好风险资产,进而实现资本充足率的稳定向好。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宋珏遐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