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付秋实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朱燕翔 画
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保险销售误导现象屡禁不止,而且花招不断。
据读者反映,近日收到某保险公司推销人员的短信,短信称其所营销的产品只需开通储蓄账户,就可享受隔年领利息、终身分红、开户奖金条等多种“馅饼”。且不论产品所涉及优惠是真是假,辨识该款产品究竟姓“银”,姓“保”,抑或姓“金”?已让人摸不着头脑。
此前,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调查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北京地区,销售误导已经占到了违规投诉的八成以上。“不谈保险谈储蓄,不讲保障讲理财,把长期保险说成是短期,把期缴产品讲成趸缴,宣传高收益、隐瞒费用扣除”——此6项被市场称为银保销售的“六宗罪”。
“3·15”到来之际,各行业加大打假维权力度,保险业亦不例外。而这类“四不像”产品更应尽快规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