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张末冬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6日
2月26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8)》暨“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结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起,已经是连续第十年公开发布。
《报告》共涵盖十二个部分,包括宏观环境、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金融科技与信息化、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银行家群体、监管评价、发展前瞻、同行评价和专题篇。其中,专题篇分别针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易银行的中国发展路径、银行业深入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资管新规与银行理财业务转型、银行业拥抱金融科技发展浪潮、银行业助推精准脱贫与污染防治等六个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并设两大特别专题篇“《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2018全梳理”和“《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十周年精华观点回顾”以集中解读十年间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与思考。
经济增速预期依旧稳定 普惠金融重点放在农村
《报告》指出,进入2018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全球经济走势产生分化,美国、欧洲、日本继续复苏,发展中国家增长乏力。从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美联储持续缩表等不确定因素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放眼国内,金融步入“稳杠杆阶段”,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强监管、防范风险依然是主旋律。2018年,约八成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长率稳定在6.5%,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时期,银行家对经济增速的预期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体现出预期从高速增长过渡到稳步增长的变化。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指出“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进一步强调发展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也对银行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此,一方面应该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支持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和文化等涉农特色产业。
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规范发展金融综合经营
《报告》建议,要建设强大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守住风险底线、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必然选择。十九大召开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将防范化解风险列为未来三年的三大任务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可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银行业仍需坚持“底线”思维,深入整治市场乱象,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客户金融需求的变迁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趋严,金融综合经营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推进过程中,银行家认为要稳步推进,规范发展,不可过快或停滞。
持续重视小微企业贷款 房地产业控制力度加大
此外,近年来,银行业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水平。小微企业贷款在针对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连续第七年被银行家列为首位,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普遍采用降低小微贷款门槛、提高放贷审批效率、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式来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
《报告》指出,2018年年中政治局会议提出“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各地区不断加强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一线城市调控力度持续加大,热点城市普遍存在“认房又认贷” “限购又限售”的现象;三、四线城市则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调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银行业针对房地产行业贷款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小标题)整治银行乱象 规范银行业经营管理
在整治银行业乱象方面,《报告》强调,当前,内外部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推进。在风险管理方面,2018年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为此,银行家更注重风险的识别与监测,加强贷前审查和贷中监控,以期从源头切断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银行家倾向对内部员工行为开展日常监测,防微杜渐,构筑内外部业务和部门内业务之间的防火墙,防范风险传递。
自2017年开始,监管机构逐步推进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各项举措,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在央行MPA考核、银保监会“三三四十”检查等作用下,同业理财规模出现大幅下降,表外业务也逐步回归表内。由于前期急速扩张阶段累积的“灰色地带”面积较大,需一定周期逐步整治,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工作将进一步深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