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银行服务民营企业 “信心满满”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萌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6日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提出来,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在3月5日的“部长通道”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出台了不少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最近的一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商业银行服务民企提出了23条细化措施,包括从“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到“加大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督查力度”八大方面,可谓十分详尽。

  “目前出台的政策已经相当细致而全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把现有政策细化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以便于其落地、产生效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如何将政策细化、提高可操作性,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纾困民企 关键在于解决错配问题

  “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意愿之所以不足,主要在于两个问题,一是风险错配问题,二是期限错配问题。”曾刚认为,目前来看,银行业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和占比逐年上升,但仍有提升空间。

  由于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广大储户,外部性决定了银行信贷投放的低风险偏好,而民营企业作为商业可持续性较低的主体,具有天然的高风险特征。此外,银行来源于居民储蓄的资金期限一般较短,而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时间通常较长,因此,银行面临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那么,如何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通知》给出了答案。针对风险错配问题,《通知》指出,“银行要加强与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通过利益融合、激励相容实现增信分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既然存在风险错配,那要想提高银行的意愿与能力,就要想办法把银行无法承担的那部分风险分散掉。”曾刚表示,“事实上,在《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前,监管层已专门出台了融资担保的指导意见,融资担保机构的介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风险所带来的融资障碍。”

  “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解决融资结构问题。”曾刚分析认为,就银行机构来说,需要加大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的中长期发展考量,通过内部激励考核机制的完善,引导更多资源进入到民营小微企业当中来。

  对不同类型银行 提出具体要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对此,郭树清表示“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之所以信心满满,在于银保监会此前已对多层次银行体系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对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严格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合理配置服务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源;对于中型商业银行,鼓励其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探索创新更加灵活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对于地方法人银行,要坚持回归本源,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充分发挥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创新信贷产品,服务地方实体经济

  “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有不同的优势,在服务民企领域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交通银行高级银行业分析师许文兵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大型商业银行,无论在资源、管理还是风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在支持民营企业过程中应发挥‘头雁’作用,以引导整个市场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投入;中小型银行则可以发挥本地化优势,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整个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的补充。因此,结合机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更有效地覆盖民营企业市场,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提出银行服务民企的“硬杠杠”

  此外,实现信贷增长目标的信心还来源于对支持民企相关工作的周密安排。《通知》设置了两组明确的时间节点:一是“商业银行要在2019年3月底前制定2019年度民营企业服务目标,结合民营企业经营实际科学安排贷款投放”;二是“银保监会将在2019年2月底前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情况”。

  对于3月底前制定出2019年度民营企业服务目标,多数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银行机构来说压力不大。“不少银行在2018年下半年便已经开始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力度,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监管层要求银行在3月底前完成整体目标的制定,可以快速推动相关业务的落地,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根据监管指引对服务重点进行充分的调整和优化。”许文兵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在两会召开以前,银保监会的《通知》已经提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信贷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