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末冬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理财子公司来了!5月22日,银保监会公布消息称,批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这也标志着资管新规落地迈出重要一步。
这两家子公司分别于今年2月和去年年底获批筹建。按照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机构设立需经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其中,筹建期是自批准决定之日6个月内,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届满前提交开业申请,由银保监会审查并决定;银保监会将在2个月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接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领取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此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多次强调,将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工作,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并指导已获批的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开业运营。据统计,截至2019年4月,共有31家银行披露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其中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9家、城商行14家、农商行2家。
自去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国内资管业务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净值型产品比例逐步提升,2018年年末银行理财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到27%,比年初大幅提高15个百分点;6个月以上中长期理财产品占比达到77%,比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
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去年银行理财全行业中间收入均出现不同规模的下降。去年,工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421.78亿元,同比下降18.62%,主要受产品转型和2018年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等因素影响;建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111.13亿元,同比降幅达44.55%,主要受资管新规实施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邮储银行实现理财业务收入45.89亿元,同比下降5.11%。
资产端方面,融360理财报告显示,2019年4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26%,环比下降5个基点(BP),基本和2017年3月的收益率持平,创26个月最低值。报告称,预计短期银行理财收益率将继续保持低位,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利率下行,加之银行理财转型压力增加,未来收益率走高的概率不大。
距离监管设定的过渡期已不足两年,而面临的困难也并不少。近日安永发布的报告提到,对于过渡期结束尚未到期的非标资产,目前上市银行普遍面临压降不合规理财、非标转型、发行新产品对接非标等问题。对于期限较长的非标资产,同时需要考虑处置非标资产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对于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的上市银行来说,非标资产转入表内核算还将面临业务模式的判断、对非标资产进行估值等问题。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也足见理财产品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要求严查发行的新产品存在风险隔离不到位、池化运作、相互调节收益、刚性兑付、投向限制性领域、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或违规销售等问题;过渡期内,未制定理财业务整改计划,未严格执行整改计划,老产品投资新资产未能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老产品发行规模违规突破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结构性存款不真实,设置“假结构”揽储。
另外,子公司如何与分行协调,是当前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一位大型银行资管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原来资管部门在总行内部,和分行有直接的关系,连接非常顺畅。如果采用理财子公司的方式,就比较“间接”,这也是他们在整体架构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则建议,在成立理财子公司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继续保留资产管理部,一段时间与子公司并行,从全行角度规划资管业务的发展方向,协调与其他业务板块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资管新规中标与非标的划分、理财子公司净资本办法等配套文件尚未出台,若能及时明确上述规范,更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加快转型。
当然,也要考虑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曾刚强调,当下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金融业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既要做好金融风险的化解,也要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首要前提。具体到资管业务,存量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所以不能“一刀切”压减,这也是为什么存量消减的节奏在放慢的原因。曾刚建议,对理财产品的调整依旧要稳妥推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