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不足可以通过数字表现出来:从绝对数字上来看, 2000年保费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经过这些年发展,到2009年底才达到82亿元。
从相对数字上观察,同样不容乐观——现在中国的责任险保费规模在财产险市场中仅仅占比3%,远低于16%左右的国际平均占比。
“这样的发展速度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全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相比,还是太慢!”这是不久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视察中国唯一一家专业责任险公司——长安责任险公司时直言不讳表达的一个观点。
与责任险市场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日益强化质量管理,而加大质量责任的保障力度、推行相关质量责任保险以及相关责任险的工作也日益成为业界的当务之急。震惊全国、直接导致中国奶粉行业巨变的“三鹿”事件,同样也在中国责任保险领域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责任险方面敲响了警钟。
中国保监会发布的“70号文”在国内保险业的诸多领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监管风暴,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保险业过度追求规模、漠视乃至无视利润核算的不良发展趋势,坚定了效益发展的宏观思路,引导行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大力鼓励保险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共同做大市场蛋糕,而不是只顾抢着切蛋糕。
有中国保险业权威人士指出,我们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责任保险非常重要。今后要大力发展商业责任保险,责任保险在财产险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专业的责任保险公司,要把行业和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就公司论公司、就商业论商业,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着服务民生的改善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需要,满足社会、人民的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把中国责任保险事业做大做强。
在目前的责任险领域,建筑质量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校园责任险、餐饮场所责任险、涉农责任险等成为发展重点。从战略层面谈中国责任险的发展,显而易见,现在中央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强调防风险、调结构、促发展,要求各经济部门讲方式、讲效益,而这正是中国责任险发展的根本性大思路,并以此从根本上扭转“保险不保险”的问题。
权威人士表示,财产险领域调结构对发展责任险是一个重大机遇,而责任险的发展重点在于“不求快,要求好”。从发展中国责任险的战术层面,长安责任险公司总裁刘智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从专业性责任险经营者的角度看,经营责任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赔付,而是为了预防;不是为了出险,而是为了避险。但国内责任险方面,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刘智认为,应仿效科技险、农业险,启动责任险的保费补贴,形成支持责任保险发展的政策体系,如:出台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引导推动科技保险的发展模式,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住宅工程质量保险项目实行保费补贴。
中国责任保险大有可为,前途无量。目前从事责任险工作的人称得上是中国责任保险的开拓者,而这项工作虽然艰难,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