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入市提速为A股提质“撑腰”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孟珂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4日

    近期,监管层多次强调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随着2019年中报披露落下帷幕,长线资金入场的规模和节奏也随之显现,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提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长线资金入市加速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成熟化的体现。随着科创板平稳起步和创业板的改革推进,未来A股的配套制度也将更加完善,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的潜力巨大,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社保基金入市提速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要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就在不久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也在召开会议研讨细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时提出,要从资金来源、业绩考核、投资渠道、监管安排等方面入手,为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机制支持。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各路中长期资金入市。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社保基金二季度重仓总市值为1528.19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2.5%。同时,社保基金出现在56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其中114家公司为新进持股。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保基金的持股,对A股市场具有稳定器和风向标的作用。社保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一些蓝筹股或科技股,相对比较稳健,会对市场投资者形成示范效应。
 
    “截至2018年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2.2万亿元,如果按照最低30%投资于A股,那将至少有6600亿元规模。目前社保基金持股市值1500亿元,理论上未来大概有5000多亿元增量资金可投资A股。”何南野预计。
 
    养老基金新进43只个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从2019年中报养老基金的持仓情况来看,养老基金重仓总市值为118.99亿元。同时,二季度养老基金新进43只个股,增持37只个股。
 
    人社部7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18个委托省(区、市)签署的8630亿元地方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合同中已有7062亿元到账投资运营。
 
    “目前我国养老金结余规模大概在5万亿元,按照最低30%的投资比例,可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为1.5万亿元,当前各个地方的养老基金入市规模已经达到近7000亿元,因此未来依旧有8000亿元左右的养老基金进一步入市。”何南野说。
 
    何南野表示,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加速入市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顺应政策要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入市有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实现长期的保值增值。二是,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亟需提升收益率。三是,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偏低,伴随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提速和企业盈利的好转,A股有望迎来稳健的增长,当前时点加速入市相对风险可控。而且,中长线资金的价值投资理念也可为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提供引导和支撑。
 
    长线资金为A股提质护航
 
    “长线资金的加速进入一方面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为A股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将更加广泛的发挥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理性引导作用,促进投资理念的成熟化。”盘和林表示。
 
    谈及为推进长线资金入市还应完善哪些举措,何南野建议,一是政策方面,应该对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资金入市进行更明确、更细化的要求,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监管规则。二是在机制体制和人才激励上,对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提高投资决策灵活性、主动性、及时性,同时加大对基金管理人才的激励。
 
    盘和林指出,从长线资金入市的推进来看,一方面要完善股指期货、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环境和配套设施,为长线资金提供风险把控的专业工具;另一方面,要推进资本市场法制化市场化进程,让规章制度更加健全透明,同时优化相关流程手续,为资本参与保驾护航提供便利。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