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公司为了获得银保渠道大打费率价格战之际,上海保监局决定再次出手规范。记者独家获悉,4月27日,上海保监局召集沪上开展银保业务的寿险公司负责人,明确要求上海寿险公司在今年仍要坚持执行去年8月签署的《上海市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手续费标准自律承诺》(以下简称《自律承诺》)。银保手续费自律标准全面执行半年多来,不少保险公司希望提高这一费率,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而,此次上海保监局明确要求不能擅自提高银保业务费率。
自律标准继续执行
去年8月签署,10月开始全面执行的《自律承诺》规定,投连险、万能险产品手续费一律以3.3%为上限,趸缴分红险、普通寿险、健康险手续费上限根据5年期以下(含)、5年期以上分别为3%和3.3%,期缴健康险手续费上限5年期、5年期以上、10年期以上分别为12%、14%、20%,期缴分红险和普通寿险同样根据年期分为5档,最高为10年期以上的15%。
但这个由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牵头的《自律承诺》并非法规,因此,今年年初在上海市场发生过个别寿险公司的银保手续费远远超出现《自律承诺》约定的现象。
《自律承诺》全面执行才半年多,就有不守规则者打破行业自律规定,行业自律形同虚设,保监局不得不召集开会,再次给保险公司打“预防针”,重申执行上海统一的银保手续费标准。
而太保寿险的一位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银保保费收入的大增也引起监管层的重视。记者获得的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场的银保保费收入123亿元,已经占上海地区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无奈银行强势
2009年,由于保险公司大打价格战,江西、北京等地曾掀起规范银保市场风暴,在江西、北京、上海都签署了类似的行业自律公约,对银保手续费制定了上限标准。江西在2009年底续签公约,签署了2010年江西省银保代理人身保险业务自律公约。
2009年上半年,保监会就曾对银保业务恶性发展敲过警钟。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曾指出,保险公司盲目追求保费规模,恶性提高渠道手续费及销售激励费用,从而导致银保渠道费差损(实际支出费用超过当期保费中所含附加保费造成的损失)的出现,甚至不断扩大。同时,保险公司又寄希望于依靠高风险投资来赚取高投资收益以弥补费差损,这样就给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用银保冲规模,用投资收益来弥补银保费差损,这是大部分寿险公司的银保策略。“但谁能保证今年的投资收益一直不错呢?”上述与会的寿险公司人士说,这种价格战对保险公司存在潜在的风险。
“相对基金销售1%的手续费,银保动辄3%以上的手续费确实是保险公司大出血,恶性抬高手续费也惯坏了银行。”东方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王小罡指出。
调整中的变局
“如果保险公司能够齐心协力面对银行强势渠道,加上监管部门的引导,是能够增加保险公司话语权,与银行进行谈判的。现在保险公司各打算盘,发展理念不一致。”某合资险企高管告诉记者。
王小罡建议,对于小型保险公司,如果能有与大银行联姻的机会,银保业务自然无忧。而像国寿(601628,股吧)、平安这种大型保险公司,则通过自身拥有银行,或者参股银行以实现合作的话语权。对于一些中型保险公司来说,银保只是提供了一个过渡渠道,在这几年内可以借助银保冲规模,“但是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战略。发展个险业务、电话营销、网络营销,这些渠道投入大,但肯定会更有价值。”王小罡说。
而对于刚成立的保险公司来讲,代理人渠道的培育需要几年时间,电销渠道、网销都需要培育以及大量的投入。
上述与会的寿险公司人士还建议,不如放开银行、邮政保险代理市场代理手续费率,让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自主协商代理手续费标准,并且要全部归入“公对公”的手续费大账,这样可以进行透明化的市场化竞争。
“最重要的是保险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保险公司是市场化的主体,手续费问题是一个行业的洗牌游戏,控制中间费用未必是见效的。要改变过去重许可证发放,轻退出机制建设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