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收藏天地 >> 正文内容

天津文交所模式:两个月催生900%涨幅

来源:《投资者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4日

    2011年的春初,天津,五大道。

    这个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叉口以西的长方形地段入住了一个新客: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称“天津文交所”)。

    赛顿中心第九层所入驻的,并非是这个写字楼中一家普普通通的企业。事实上,它有点像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功能。

    一个前台,一个保安,三两个咨询顾问以及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穿梭于不透明的隔间里,“再过几天又一批艺术品上市交易,大伙都忙着草拟文件”,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偶尔,几位踟蹰于开户的市民驻足交易屏幕前,看着如同A股市场般的涨跌,咬唇,沉思。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那些曾经在艺术苦海中挣扎的艺术家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上市艺术品”的大股东;那些曾经抱怨艺术品研究无门的机构转眼间成为发行代理商……每一个活跃在艺术品交易中的人或者机构都能在资本市场中一一对应。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艺术品。虽然它不是生产者、不带来利润、不创造价值,但在此间,它们却是交易的标的,俨然是既能带来利润、又能创造价值的生产者,成了热钱的乌托邦。

    热钱在涌入

    这样的情形在A股市场会被拿下:

    上市之后连续4日涨停;日涨幅高达15%;从1月26日上市至今,累计最高涨幅为900%……

    它不在证监会的监管之内,它说的上市并非在A股市场,甚至和股市毫无瓜葛。

    这两幅名为《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下称“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的国画,2011年1月26日,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发行。该所市场中心负责人王先生称“(我们)这里受天津市政府直接监管,艺术品股票的每日异动也会上报市府备案。”

    因为非上市而事实情形却如上市,媒体称之为“艺术品股票”。

    已故津派画家白庚延创作的《黄河咆哮》及《燕塞秋》作为该所“上市”的第一批作品。

    自上市之日起至3月8日,《黄河咆哮》与《燕塞秋》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800%,其上市发行时都具有45.524%和47.135%中签率。

    800%的涨幅指引着第二批“艺术品新股”的疯抢。3月1日,天津文交所公布的8只“艺术品新股”中签率分别从2.251%到3.048%不等。按照发行5300万份,每份1元,平均中签率2.5%来计算,约有21个亿成为此次申购的资金池,以同样的逻辑推算,第一波申购资金池仅为2000多万。

    从2000万到17亿的资金集聚,只用了一个月。

    看着这个庞大的数字,天津文交所也被雷到了,3月7日,记者造访该所的同一天,所里对非上市首日艺术品日价格最高涨幅比例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5%下调为10%,对此,该所做出的解释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人利益。”

   过山车般的涨幅,骤然下降的中签率,涨跌幅的限制……一幕一幕在上市交易不到2个月的天津文交所上演。

   在尚未成形的艺术品证券化市场中,天津文交所基本上是“上证”和“深证”模式的翻版。它迅速穿上了领跑衫,跑在了艺术品交易长跑队伍的最前方。

    天津文交所几乎启蒙了所有知道它的人的艺术品投资意识。

    一位员工称,这段时间,每日的开户数超过300人,客服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一线人员加班到九十点是家常便饭,每天要不断告诉来访者什么是艺术品交易,告诉别人“艺术品股票”和“上市公司股票”的区别……

    同一时期,能相提并论的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交所)。但是与天津文交所打出的每份1元亲民价相比,上海和深圳1000至10000元不等的份额价格确实加大了投资的门槛。

    蹒跚的奔跑

    金融是个怪东西。

    18世纪中叶的欧洲,金融融合了农业,农业机械化出现;

    19世纪的欧美,金融融合了工业,工业革命爆发;

    20世纪末的世界,金融融合了信息产业,全球充满了信息……

    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是,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找到金融作为突破口,发展也会异常艰难。那么艺术也不例外。

    2010年4月9日,中宣部、银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

    这份文件直接指出了新兴文化的“市场前景广阔”,成为艺术品金融市场启幕的指令。

    天津以成立文交所的方式进行着回应,更对“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入文化业态”进行了诠释,并将注册地设在了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在这里还有中国商务港、美国博龙基金、天津道合金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他们像滨海新区的一味作料,渴望在这里找到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感觉。

    据了解,文交所不仅是入住,更与该金融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

    有人说,这是文交所大胆;也有人说,这是艺术与资本对接的趋势使然。

    在中国,看到这个趋势的时间是在2003年。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国际”)董事长吴淳率先提出“收藏金融化”观点,之后陆续出现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与艺术机构联姻设立艺术品基金公司,开展艺术品的投资银行业务。

   最典型的民生银行,2007年8月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拔了中国艺术基金的头筹,即便是穿越金融危机的海啸,两年后的到期收益率仍达到25.5%。

   从那时起,艺术家穷困潦倒的年代就已经成为过去时,艺术和资本对接的现实,让艺术家和投资人的财富如滚雪球般地增长。

    吴淳说到当初提出的观点,对记者表示,“(文化艺术)交易所的出现是艺术金融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样的好处就是:艺术家能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变现的机会,而投资人能在炒房炒股之余找到资金的另一个出口。

    金融增肥术

    步伐蹒跚,步调就难免不一致。

    在天津,白庚延500万元的作品被拆分成500万份,并以每份1元的价格上市发行;在深圳,齐白石3幅美术作品被打包并进行定向募资;在上海,黄钢艺术品资产包则向投资俱乐部开放。

    其本质都是艺术品以更便宜的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同的是,上海打包筹集资金,预订、购买艺术家黄钢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及支付市场运营经费与发行人的管理费;深圳将实物作品打包之后进行权益拆分,然后上市交易;而天津则将单个作品分割成等额物权进行上市交易。

    上海文交所总裁张天表示“和拍卖行、画廊只是单纯的买卖艺术商品不同,文交所可以把一件艺术品的各种价值全部发掘出来,然后进行充分的市场化运作。”

    天津文交所的工作人员将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做出了诠释:所谓“艺术品股票”,就是将一件艺术品或者多件艺术品打包之后,拆分成许多份额,然后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公开上市交易。

    比如白庚延的《沧海浪涌》。经过艺术持有人与发行代理商协商,并综合考虑艺术品持有人的基本情况,定价为400万元,其发行总数量为400万份,其中艺术品持有人保留80万份,向投资人发行数量为320万份,每份价格为1元,投资者通过网上申购的方式来购买艺术品份额。

    赚钱效应显而易见,若投资者以每份1元的价格一次性购买1万份,如果该艺术品每份份额市场价格涨至1.5元,获利5000元;反之则亏损5000元(均未考虑佣金)。算法和A股市场雷同,但交易模式却将A股中的“T+1”换成了“T+0”,也就是当天买入的标的当天就能卖出,无疑增大了投机资金。

    如果说,艺术邂逅金融,带来的是更多的投机资金的加入,那么则完全和吴淳当初提出的“收藏金融化”初衷相悖,吴说,“收藏金融化是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品的价值。”

    模式的疑虑

    “二级市场的电子交易”被业内公认为天津模式,而对于天津文交所的电子交易,网上开户、最低五万元(自3月10日起开户标准提高至50万元)开户标准,成都文交所表示谨慎,其投资运营负责人表示,“虽然此前曾考察天津模式,但成都目前不会采取,而会在政策法规完善的情况下考虑推出。毕竟,发行艺术品资产包需要对投资者负责,要与其市场价值相符合。”

    对于天津模式,质疑不止一个,“其中的公信力,立法规章以及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的舆论监督都是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吴淳说。

    吴的说法已经在1月26日上市的《黄河咆哮》有所反映,在投资者的追捧下,其单份价格已经超过8元,流通市值已经超过5000万,但这仅仅是一幅估价为600万元的作品。

    流通市值与其评估价相差甚远,而对于市值能否代表其价值,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李天伟表示不好估计,“比如白庚延是已故画家,按照艺术品的稀缺性规律来看,未来应该是看涨的。不过当代艺术品的份额并不十分看好,主要有一个量的问题。”

    再者,这一波的疯抢能将其捧上9元,难保下一波的抛售会将其打回发行价的原形,甚至跌破发行价,到那个时候又该如何?面对记者的质疑,天津文交所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一丝忧虑,“这还是得根据市场情况而定,具体是否退市,还得参看交易暂行规定。”

    更重要的是,虽然这是一个公众能参与的市场,但是该所目前却仅接受自然人开户,如其所说,“未来会在某个时点引进机构投资人。”那个时候,又如何能保证曾经的“庄家吕梁”事件不会在艺术品交易中重现?

    百度空间一位名为“牛博”的网友,观察天津文交所网上交易后,出具了一份“非典型性”个人诊断:品种多,估值低,让申购环节囤积大量资金,才能活市。目前的估值和上市申购方式以及对每天单一账户成交量的限制,只能以死市告终。

    天津模式的行进,前面必定有更多的问题在等待。

来源:《投资者报》

责任编辑:肖妤倩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