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张冰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0日
5月6日,深沪两市大幅跳水,上证综指跌去4.11%,失守2800点关口,深证成指跌幅也高达5.28%,两市均创出今年以来新低,当日也成为今年以来仅次于4月19日的第二大暴跌日。
当日两市成交1982.34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06%。两市个股中仅有144只上涨,36只收平,1571只均告下跌。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6日的大幅下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即加息预期再起、房地产调控、外围市场动荡、资金面压力。”
5月7日,受前一日美股大跌3%、盘中因花旗交易员下错单巨挫10%影响,A股继续两周来的跌势,上证综指再跌去1.87%,再失2700点。
而公募基金也面临一次行业内的重大分歧,是继续扎堆大盘蓝筹、等待市场回潮,还是转向可能高成长、高收益,也有可能是一场泡沫的中小盘股?
宏观经济之忧
自4月19日以来,A股市场步步下探。
下跌背后,是股市对宏观经济环境首鼠两端的心理,既担心通胀,又担心二次探底,矛盾之态溢于言表。
中信证券[22.04 -0.36%]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认为,下跌背后是对通胀的无限担忧,以及通胀引发的经济下滑。
建信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监梁洪昀则分析,2010年经济会延续复苏态势,但是需要重点把握的是未来政策退出的时机。如果退出太晚,通胀压力会加大;退出过早,就可能在外部环境没有企稳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重新面临不利局面。
市场传言,4月份CPI达到2.8%。如若成真,将连续三个月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正在迅速提升。“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7%,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7.5%,调整空间几无,因此下一步肯定加息。这是迟早的事情。”杨德龙表示。
于军表示,目前市场到2700点,基本上反映了政策调整,以及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预期。但是,未来通胀很可能超过预期,5月11日CPI数据公布,市场可能会再次探底。
各地陆续出台的打压房地产的政策,也对股市产生了效应。
继重庆、北京之后,深圳市6日出台十三条楼市调控措施,市场预期各地还会陆续出台类似严厉措施。一位基金经理认为,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具体措施不断出台,比如预售款专款专用、限制外地人购房和控制二套三套房贷款,已经引发房产企业低价抛售,恒大地产[2.48 -4.98%]宣布全国以8.5折卖房。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风险,将使得银行、钢铁、机械等相关性较高的行业受到牵连,拖累大盘连续下跌。
外围市场的动荡也在加大A股市场的波动,成为弱市做空的契机。希腊债务问题引发了对全球经济二次见底的担忧,欧美股市也因此出现重挫。尽管A股市场与外围市场走势并不同步,但A股本身已如惊弓之鸟,市场心理比较脆弱,一些利空因素往往被瞬间放大。
流动性趋紧
博时新兴成长[0.72 -1.10%]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培刚认为,今年以来,市场有两个预期:流动性收紧和长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杨德龙也表示,目前经济复苏比较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流动性一直在收紧。
比如,对于5月6日的大跌,就有消息称是因4月份信贷总额仅6000亿元。按理,二季度的信贷总量应和一季度持平,即在2.1万亿元左右,而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应该多放,因此60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
银行业人士则分析认为,一季度信贷投放超标,相应使得二季度的信贷投放计划缩减。而按照二季度实际发放贷款的指标1.8万亿元来计算,6000亿元的规模已经不算低。
再从央行重启三年期央票以及高频率上调准备金率来看,政策面回收流动性的意愿也较决绝。
杨德龙表示,近期中小板、创业板新股仍在密集打包发行,仅“五一节”后第一周就发行9只新股;同时,光大银行、农行等大盘股也将登陆A股市场,加上其他银行股的再融资,市场资金压力剧增。
大盘股覆巢
市场中的分歧也在加深。尤其在地产、金融等板块。房地产板块,5月4日流入资金为38.37亿元,流出资金却达62.86亿元。金融服务板块,流入资金为60亿元,流出资金62.34亿元,二者相差数据不多。
大盘蓝筹股在政策打压下,估值水平仍在不断下降的通道中。
“大盘股虽然估值便宜,但和历史上的最低点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以市净率为指标,钢铁股刚刚破净,但是历史上曾最低至0.6倍。”杨德龙表示。
杨德龙认为,现在压制大盘股的主要是宏观调控的政策,但在短期来看,政策并还没有放松的迹象。因此,大盘蓝筹股没有表现的机会,最多是一些阶段性的反弹。
李培刚认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由此出现了符合这个增长模式的一批传统蓝筹股,主要集中在地产、银行和制造业。
从目前这个时点来看,出口下降、人口红利效应递减,人民币升值,使得持续多年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模式已不适合未来发展需要。
而纵观美国股市100多年的发展轨迹,传统的蓝筹行业如银行、地产、制造业在标普500中的市值比例,从当初最高的70%下降到目前的20%多,而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则上升到了目前的70%多。
因此,李培刚继续看好长期受益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产业、受益内需的零售、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
“在目前情况下,医药股从防御型品种变成了进攻性品种,有盈利增长,还受政府扶植。符合这个逻辑,涨幅特别大。将来大盘走出一轮牛市,医药股关注度就会低很多。”杨德龙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江赛春称,从公开数据来看,交银施罗德、博时、华夏、兴业及一些中型基金公司持有的大盘蓝筹股较多,业绩相对较差。
“投资蓝筹,不是没有风险,但是它在安全边际内即可。”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但他同时也承认,在公司内部,关于蓝筹股还是题材股的争议日盛,基本已经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投资思路。
中小盘泡沫
“大盘虽然下跌,各种各样的概念股和题材股却都在上涨,但都是些小股票。”一位知名私募人士表示。
这位人士认为,小股票超越大盘的表现,是资金硬推出来的结果。但也正因如此,各种各样的题材股积聚了越来越高的风险,创业板尤甚。
“市场的整体机会不大,资金抱团取暖,买一些题材股和一些代表未来的新兴产业。因为这些个股盘子都比较小,资金很容易拉上去。”南方基金杨德龙表示。
东莞证券5月4日的统计报告也显示,资金的确集中流入一些主题板块,如农林牧渔、纺织服装和商业贸易。
杨德龙表示,农林牧渔板块受益通胀预期。这些个股本身没有什么业绩,但拥有土地资源,下跌的时候不受估值的限制。
例如,2008年初大盘暴跌,农业股上涨70%,投资者趋之若鹜。另外,今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16.24 1.06%]产量下降、价格会上升。
再如医药股,原本被看作防御型板块,但由于医改被很多人认为可以和当年的房改、土地改革相提并论,医药股的涨幅,已连续三年跑赢大盘。
但是,这种追捧题材股也蕴含着大量的风险。5月6日,海普瑞[177.78 1.49%](002399.SZ)上市,盘中超越国民技术[163.50 -7.63%](300077.SZ),成为目前A股第一高价股,收盘回落以175.17元排名第二位。
“大盘股重振之前,这些炒作难以避免。因为资金有逐利的天性。有些个股,最终无法兑现高成长性。除非一些未来真有成长性的个股,及有资产注入重组等题材的个股,在利好兑现之时,才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泡沫。但目前一些个股的天价已经透支了太多未来。”杨德龙表示。
本刊记者温秀对此文亦有贡献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